【01驗區】洪福邨開邨四年 交通小孤島 僅四條九巴線全日行駛
在《洪水橋新發展區建議發展大綱圖》中,公共屋邨洪福邨的附近有醫院、體育中心、運動場等公共設施。討論接近二十年,新發展區計劃終於在今年開展第一階段的平整道路工程,首批居民預計於2024年入住。
大綱圖中的設施或留於紙上談兵的階段,但同區的洪福邨早於2015年入伙,約1.2萬人搬進邨中,而交通、社福、街市等設施雖已配備,但洪福邨社區幹事陳樹暉坦言,「這通通都好似形同虛設,有設施但是未能對應到街坊的需要。」
陳樹暉去年起於邨內服務,不少街坊向他反映交通不便仍是較嚴重的問題。邨內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巴士站,每朝7時至8時的繁忙時間,上班上學的居民就會在街市後方的巴士站,等待港鐵接駁巴士K75 或K75P 到天水圍西鐵站及天水圍區內。
這天隨陳樹暉於巴士站觀察,發現巴士站大排長龍,「曾經有日數過,大約有120多人在排隊。」。他由去年9月起,開始紀錄港鐵接駁巴士到站的時間,發現7:00至7:30 之間的班次大約3至4分鐘一班,但每到7:30 後就需要等約10分鐘,「很多時等很久,一來就三部車,港鐵的思維就是儲起一班人,然後一次過清走,這樣車廂就會很迫,等的時間亦長。」
除了港鐵接駁巴,居民日常多用輕鐵往來元朗及屯門,但陳樹暉說洪水橋站早於洪福邨尚未落成前,已面臨飽和,現時區內突然增加1.2萬人,輕鐵早已超出負荷。按2017年《公共交通策略研究》,途經洪水橋的610 (屯門碼頭至元朗)、615(屯門碼頭至元朗)及751 (友愛至天逸)於2016年最繁忙路段的載客率分別高達85%、80%、96%。「巴士及小巴在這區的角色,理應是舒緩輕鐵的負荷,但現時卻沒有解決到問題。」
九條九巴線 得四條行全日
港鐵接駁巴及輕鐵為當區主要交通外,居民亦會選搭九巴通勤。九巴於洪福邨的設有九條巴士線,但當中只有四條線全日行駛。
63X、268X 及68X均是前往旺角及佐敦,根據九巴於「2014年至2015年元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68X原為來往元朗及佐敦,報告提到有50%乘客來往洪水橋、元朗和美孚、荔枝角、長沙灣,其餘 50%的乘客則來往洪水橋 、元朗和旺角以南至佐敦一帶地區,所以建議將巴士線分拆多一條268X線,目的是減省前往佐敦及旺角的時間。
陳樹暉於邨內觀察及訪問街坊的意見,發現他們於繁忙時間甚少往九龍西上班。反之,居民較多前往觀塘、藍田及上水,但前往藍田的258A巴士線,則於早上7:20 就開出尾班車,上水的261P 亦遇到同樣問題。「運輸署沒有答覆,估計現時洪福邨也未必是終站,九巴只是見步行步。」
經過跟運輸署的磋商,陳樹暉稱原本來往天水圍及上水的276P,將於2019年第三季延伸至洪水橋。縱然洪水橋居民能享有往上水的全日線,但陳樹暉認為,這或會增加天水圍居民前往上水的時間,一切源於欠奉詳盡規劃。「現時洪福邨很多交通都是『搭單』,沾鄰近地區的資源,這並不理想,但從運輸署及九巴的口中得知,洪福是不會有獨立的線路。」
死灰復燃的小巴線
區內對交通需求甚殷,惟對外的巴士線有限,反而行走區內的小巴線曾因載客量不足而終止營運。
619線小巴營運首半年 嚴重虧蝕結束
619小巴線於2016年營運,來往天水圍及洪水橋,每10至15分鐘一班。按同年11月年區議會集體運輸服務工作小組文件指,619線營運首半年,每天平均乘客人數不足400人,營運商因嚴重虧蝕而結束營運。輕鐵飽和、港鐵接駁巴士班次不平均,小巴理應可以填補缺口,但陳樹暉稱到站時間跟接駁巴士並無分別,加上港鐵月票包括轉乘優惠,有乘客因此而傾向乘搭後者。「小巴線多只停到天水圍西鐵站,不能到達區內,跟接駁巴士的路線完全重覆,想去天水圍的居民就不會選搭小巴。」
小巴線最終於2017年3月停止營運,但今年2月,運輸署計劃增設兩條小巴線,分別由洪福邨開往元朗東頭邨及天水圍,陳樹暉認為若新路線按以往的營運方法,日後或會重蹈覆轍。以運輸署建議天水圍的路線為例,小巴會途經天耀路、天瑞路等,雖然線路延長至天水圍醫院,但路線跟港鐵接駁巴士大同小異。此外,小巴線的班次建議約20分鐘一班,這種種如同重蹈619線的失敗經驗。「署方事前又會否做調查?貿然開一條線恐怕又會虧蝕離場,到時深怕署方認為洪福邨根本不需要小巴,這就大問題。」
輕鐵飽和、九巴線路有限,小巴經營困難,洪福邨的交通問題仿似難以找到出口;陳樹暉分析,運輸署的態度仍以輕鐵為先,巴士、小巴為副,加上洪福邨屬洪水橋新發展區,整體規劃仍有調整的空間,難以落實全盤的交通規劃。「為何屯門59區有整體巴士規劃,但這裡就沒有呢?」
商場外判租金貴 難容小商戶
洪福邨開邨四年,邨內的民生設施仍未臻完善。邨內有一個街市及街鋪式商場,以連鎖店為主。陳樹暉認為,洪福商場屬房署管理,但租金跟一般商場別無區別。以食肆為例,他說租金約20至30多萬,而一般藥房則約4至6萬,「這裡租金並非特別高,但問題是跟出面的租金相約,即使房署物業都不能夠有街坊的生意。」
除了租金昂貴,小商戶難以負擔,陳樹暉還提到洪福街市為房署外判管理,但因為租金及人流關係,街市的物價高昂,「街坊為買平餸又要去別的地區,這都會加重交通或其他街市的壓力,所以整個規劃都存在奇怪的問題。」
社福設施形同虛設 未能對應街坊所需
現時,洪福邨邨內有青年空間、老人中心、幼稚園、弱智人士宿舍及康復大樓,陳樹暉形容縱然服務涵蓋三個年齡層的需要,但設施形同虛設。「青年空間的課堂貴,而老人中心只是提供電腦予老人家,沒有確實的照顧服務。」
新界婦孺福利會社會服務部柏雨長者鄰舍中心的服務報告指,中心有不同設施,包括健體角、自助健康管理站、電腦、免費報紙雜誌、電視;並舉辦恆常活動(如卡啦OK、健康操),社區康樂活動(如旅行、聚餐等),亦有隱蔽長者支援、個案輔導及認知障礙服務等。
交通、街市扣分最多 洪福邨僅值50分
總括而言,陳樹暉認為洪福邨的整體設施僅僅合格,「這50分是給屋邨設計上,看得出在新型屋邨,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但為何會扣分呢? 一是交通,這裡至少也要扣十至二十分。因為無法滿足這理居民的需要,同時令為洪水橋居民帶來不便,第二就是社福,社署究竟有沒有對應這裡的人口分佈的需要,去安排甚麼團體呢?似乎這個又做不到。
第三是街市,這裡大約都會扣十多分,問題是房署整體外判的模式,即使不售予領展,都會重覆一些問題,就是價高者得,或被集團壟斷,這些趨勢會慢慢看見。整體而然,今日洪福邨被我們扣分的地方,很多程度上是房署制度上沒有改革,無論是規劃上等等問題,所以全港性的問題在洪福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