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店之死】守護文化18載 葵花書屋店主:社會不容納只能退場
被文化人形容為「書店清泉」的沙田葵花書屋將於下個月結業,改由商務印書館進駐。香港01記者找到書店東主王嬋卿了解,她證實該店為最後一間分店,結業後將全面結束公司業務。負責人談及落戶於各間博物館的分店一間間結束,她雙眼通紅、感觸地說,「過去真心真意為本港文化發展付出,不過社會大氛圍改變了,如果社會還有容納我們的空間,我們仍會堅持下去,但如果沒有,唯有退下舞台」。
位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的葵花書屋於2006年開業,不過日前傳出書店下月結業的消息。記者亦於康文署資料發現,舖位由商務印書館中標,合約期為6年。「葵花書屋」前身為「向日葵文化良品」專門店,「向日葵文化良品」於2001年成立,原本亦在中環大會堂、尖沙咀文化中心和孫中山紀念館設分店,不過近年相繼結業。
記者今日下午到書店了解時,碰巧遇上「向日葵文化良品」負責人王嬋卿。對方雖然不願意上鏡,但熱情分享經營點滴,透露葵花書屋須於6月中「交場」。
王嬋卿回顧過去18年經營書店的歲月百感交集。她強調,該公司明白文化事業「不能當是一盤生意經營」,過去俯心推動本地文化發展,緊貼博物館的節目和展覽,去配合購入書籍、影音和紀念品,如早年趁博物館的莫納、畢加索展覽,積極在世界各地搜羅書籍和資料。她笑言,在文化博物館最開心是館內開設了李小龍展覽,「他是偉大哲學家」,為此她特別找尋李小龍曾閱讀的原著書籍,深受市民歡迎,「很快就一掃而空」。
「我們口碑都很好,因大家同事都用真心和熱誠服務市民,可惜今次不中標,由商務印書館勝出」。她又稱,商務印書館中標是「可以理解」,「對方是大企業,我們只是微企。我們不中標或因其價錢和標書沒對方那麼好,又可能是因為博物館想改變經營方針」。
不過,王嬋卿亦留意到,商務印書館近幾年積極「睇場」,涉獵不同舖位,由以往商場進駐博物館,包括戲曲中心、香港歷史博物館,「對方是大集團,條件雄厚,要跟他們競爭,我們怎會贏?」她又嘆言:「社會大氣氛改變,如果社會還有容納我們的空間,我們仍會堅持下去,但如果沒有,唯有退下舞台」。
對於過去十多年堅持在博物館設店的原因,王嬋卿坦言曾有不少支持者勸她找租樓上舖和街舖,不過她都拒絕了,「始終在博物館的文化氛圍才適合我們,而且外面的租金太貴,我們這些小書店根本難以負擔」。她又提到,公司起初曾於沙田新城市開店,「當時時值03年沙士疫症,無人租,我們才能勉強負擔到較低租金。當沙士一過,業主馬上加租至近20萬租金,真是很可怕!」
王嬋卿帶記者看店內向日葵掛畫和荷蘭畫家梵谷的向日葵畫作海報,透露店名名為向日葵,皆因向日葵是「向光性」,展現正能量和無窮生命力,故該書店亦協助獨立創作人或銷量不高的作者出版和寄賣,她謙稱「該店只是提供一個卑微小平台」。
面對一間間分店失守,王嬋卿最深刻在香港大會堂分店離場時,一位顧客向她婉拒清貨折扣,「對方稱不用折扣了,只希望你的店可以繼續生存」。語畢,她雙眼通紅地感激支持者,又稱「當市民來到感到書本對他們有益和驚喜,是對我最大滿足。事實亦證明,無論社會如何變,只要你用真心真意,對方是感受到!」同時,她亦感謝親如家人的員工,「多謝他們用熱誠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