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穿吉慶圍】歷史建築被鑿穿 清初圍牆上裝窗 牆頂築丁屋露台

撰文:梁銘康 鄧詠中 李慧筠
出版:更新:

建於明朝年間、已有500多年歷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新界元朗錦田吉慶圍,清初年間村民為防盜賊而建起圍牆,今天卻遭破壞。立法會議員鄭松泰日前在Facebook表示,接獲居民舉報指吉慶圍圍牆遭人破壞,親身視察並就事件向古物古蹟辦事處查詢,他指處方回覆知悉事件。
香港01記者到現場觀察,發現圍牆至少有30處被鑿開的痕跡,其中嚴重部份包括於圍牆頂部鑿開「U形」形狀安裝窗口,安裝排水渠及電錶等物件,亦有露台用混凝土連接著圍牆頂部。記者走到涉嫌劏開城牆安裝窗口附近時,有中年男子回應指不會受訪,要求記者離開:「嗰時政府冇話規限,我使乜同你解釋,(間屋)幾十年㗎啦。」

記者現場所見,吉慶圍圍牆疑遭人修建,以安裝窗戶。

至少30處磚頭被鑿開 建水渠、裝窗、建露台

立法會議員鄭松泰日前在Facebook表示,親身視察吉慶圍並確認有人破壞圍牆,並就事件向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查詢。他指處方回覆知悉事件,又批評古蹟辦及有關政府部門仍未作出行動及補救措施,是失責失職。

香港01記者今午到吉慶圍了解,據現場觀察,上址圍牆面向停車場、即出入口收費位置的一方,除了安裝射燈的支架有用釘或螺絲固定外,圍牆上未見有其他結構被改動或破壞。至於分別面向錦上路、錦田公路及石崗方向的三面圍牆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主要是圍牆磚頭被鑿開,讓水渠直通吉慶圍內的建築物。現場所見,三面城牆上大大小小被鑿位置最少有30個。

三面城牆上大大小小被鑿位置最少有30個。

另外面向錦上路的一方,有兩處圍牆頂部被破壞。圍牆頂部磚頭被劏去,以便圍牆內兩幢相鄰建築物可以安裝窗戶,遭破壞後該兩處位置圍牆現時變成「U形」。而面向石崗的一方,有兩幢相連建築物的露台用混凝土連接著圍牆頂部,亦有在牆身鑿孔安裝相信為排水渠的物件。

記者亦見有建築物的露台,由混凝土連接圍牆本來凹陷處。
一名中年男子回應記者稱吉慶圍為私人地方,要記者離開。

中年男趕記者:「唔好理我哋違唔違規,呢幢屋幾十年」

記者走近涉嫌劏開城牆安裝窗口時,一名中年男子回應記者稱,「唔好問,唔會(接受)採訪,唔畀採訪,你岀去,(呢度係)私家地方,你畀錢(入場)行就得,唔畀採訪,你唔好理我哋違唔違規,呢幢屋幾十年」。被問到吉慶圍是政府古蹟,中年男則指,「(呢個係)一件事」,「嗰時政府冇話規限,我唔使同你解釋,我使乜同你解釋,幾十年㗎啦,我唔使聽你講,你哋岀返去,即刻走,唔接受採訪,我叫差佬呀你哋唔走。」

吉慶圍屬私人物業。

500年歷史圍村 清初為防盜寇建圍牆

吉慶圍位處的錦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自古以來有不同村落散佈錦田。其中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的鄧氏遷徒到錦田時,因四周高山,故命名該地為「岑里」,四周開墾的田野剛為「岑里田」。「岑里田」慢慢被簡稱為「岑田」 ,並沿用至明朝萬曆十五年(1587年)。

有指吉慶圍在明憲宗成化(1465-1487)時創建,為鄧伯經與其他二人所建,而另一圍村泰康圍為鄧璁及其他四人所建,初無圍牆,至清康熙初葉為防禦寇亂,鄧氏人於是以青磚建起泰康圍及吉慶圍的圍牆,圍牆保留至今。吉慶圍是香港現有的圍村中格局保存最好的一座,仍有不少鄧氏的後裔居住。2010年,這座圍城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被列入名單的包括吉慶圍神廳、圍門、炮樓及圍牆。

寬約十呎的南北主要街道,把整座建築物分為左右,兩旁用作住宅。南北主要街道和橫街組成了六行排屋,房屋都用廣東青磚砌成。

《古物及古蹟條例》未保障被評定歷史建築

《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據法例宣布為古蹟、歷史建築物、考古或古生物地點或構築物的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到目前為止,本港共有120項法定古蹟,古物事務監督可阻止對古蹟作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的條件。

據2002年立法會文件,民政事務局曾回答質詢,指吉慶圍屬私人物業,當年古蹟辦曾與業主洽商,將該圍村列作受法例保護的古蹟,但業主不同意,故此其保養維修當時由業主負責。

200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曾與業主洽商,將該圍村列作受法例保護的古蹟,但業主不同意,故此其保養維修當時由業主負責。

不同於法定古蹟,一級歷史建築是「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其清拆、重建未受法例保障,命運由業主主導,如早前由新世界申請強拍重建的皇都戲院、由業主復星國際向城規會申請改建為住宅及酒店項目獲通過的邵氏片場。據古蹟辦資料,截至今年3月中,共有168項一級歷史建築、333項二級歷史建築,以及479項三級歷史建築。

雖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但不代表建築物在現今法例下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