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缺水】上游種米下游菜園村復耕 元朗農戶盼協調用水抗旱季

撰文:鄧栢良 蔡正邦
出版:更新:

農業發展首重水源及土壤,古時農民為求爭奪水權,不惜大打出手。香港農業早已息微,爭奪水源的消息已鮮有聽聞。元朗錦上路大窩村過去十多年農業發展萎靡,只剩下少數農戶在此經營,但近年有人開始種植稻米田、菜田,菜園新村遷入後又準備開墾農地復耕。大窩村農業似有復興的勢頭,用水需求自然上升。適逢三月旱季,在上址經營農莊十多年的農戶認為應重建鄉村協調用水的文化,應對旱季缺水問題。

現時錦上路大窩村有一條引水道,水源來自清潭水塘,引水道由上而下流經附近的狗房、先鋒田、稻田、「我哋農莊」及菜園新村一帶。以往農戶、農地數量少,依靠引水道的水量灌溉問題不大。「我哋農莊」農民黃零表示,他十多年前已在大窩村開始經營農莊,由小小的寮屋擴展成現時約十多萬呎農地,見證着大窩村農業萎縮。

每多一戶人開田,都會增加水量……要重建鄉村文化,協調用水。
「我哋農莊」黃零
黃零認為要重建鄉村文化,協調用水。(蔡正邦攝)

農業發展見起色 用水需求增 旱季會搶水

惟近年村內農業發展漸見起色,上游有農戶種植稻米田、菜田,下游菜園新村正準備復耕,「每多一戶人開田,都會增加水量」,黃零指人人都要用水灌溉,每逢三月旱季農戶便會搶水,有限的水資源更加不敷應用,結果可能每戶都要損失部份農作物,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盼重建鄉村文化 協調用水 避危兩敗俱傷

黃零本月3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大窩村的農戶不懂傳統鄉村文化──協調用水,各自為政,導致旱季嚴重缺水。黃零解釋,鄉村及農業文化最重視協調用水,「無水用,就會打架,如果協調唔到,咪大家守係源頭囉,一齊無得用」。他認為,上游農户不應種植稻米田,因耗水甚多,應改種其他農作物。而下游菜園新村應派代表商討何時取水、用水。他坦言,只要農戶間多溝通,就能了解彼此的情況,用水時自然會顧及對方的需要。

黃零在引水道分岔口示範如何下水閘。 (蔡正邦攝)

憶昔日協調用水浸劍蘭

他憶述昔日的協調文化,以前大窩村以種植劍蘭為主,劍蘭一般要浸水兩日,如農民A需要浸劍蘭,便知會其他農民協調用水,「見你用我就唔用,預你12小時,一路都相安無事」。他指,現時其他農戶缺乏溝通及協調,「得閒就截吓,得閒就拎少少,用完水又無手尾,唔幫我開返(水閘)」,結果導致他無水用,影響農作物生長。

欲與農戶建立溝通平台 了解用水習慣

黃零建議,現時大窩村的農戶加強溝通,設立whatsapp群組作溝通平台,登記用戶情況、用水習慣及分配用水時間。長遠而言,農戶應自設儲水池,減少搶水情況,而旱季農民應不種植水菜,例如稻米,尾水西洋菜等,重建鄉村協調文化,方能解決問題。

在「我哋農莊」上游有一塊種植稻米的農田。 (蔡正邦攝)

種植稻米非無水主因 從未出現「截水」

在「我哋農莊」上游種植稻米的Jo表示,大窩村用水問題複雜,種植稻米田絕非導致無水用的主因。Jo解釋,她的農莊並非全種稻米,部份農地開闢為菜田,用水有限。Jo認為即使有喉管接駁部份水源進入稻田,但引水道仍有大量水流往「我哋農莊」及菜園村。自2016年在此開田,過去無水或旱季,即使稻米田生滿雜草,她從無截水不給下游各農户用,從未出現「截水」一事。

引水道由上流往下游,記者採訪當日在稻米田附近的出水口,水流量尚算充足,沿水道往下流。 (鄧栢良攝)

提前播種避旱季搶水 引水道汙泥堵窒阻水流

Jo續指,過往三月是旱季,故她今年已提前播種、插秧,避免旱季同時用水,部份稻田為避免水多令福壽螺侵害幼苗,已至少數個星期不浸田,減少用水。Jo表示下游水量不足,或因上游或「我地農莊」附近引水道遭汙泥及雜草堵塞,令水無法暢通流向下游。Jo與相熟的農友過去多次觀察上游引水道,並多次出手協助清理汙泥、雜草,每次清理後水流量都會回復正常。

農業復興 長遠應向漁護署申請造喉駁水到下游

Jo表示理解「我哋農莊」是量產型農莊,本來用水的需求就比較大,近年又開發格仔田出租,估計需要更多水作灌溉。Jo認為,如大窩村農業復興,長期將需要大量農業用水,理應定期在上游處打草、清理汙泥,確保水道暢通,以及集合四、五個農戶向漁護署申請造喉,將水塘的水點對點接駁到下游農場,方能長遠解決問題。

上游至「我地農莊」附近引水道遭汙泥及雜草堵塞,令水無法暢通流向下游。 (鄧栢良攝)

記者於4月3日前往現場觀察引水道水量情況,稻米田附近的出水口所見,水流量尚算充足,沿水道往下流。惟稻米田至「我哋農莊」之間農友在上址清理汙泥,其後水流亦有加快。

至於與「我哋農莊」毗鄰、位於下游的菜園新村南區公田,佔地約一萬多呎,現時仍在開發中。記者現場所見,暫時只有少量面積農地耕作。據村民所指,上月才開始耕種,現時只種植花生、芋頭、薑、豆類等植物,少水不多。而採訪當日,公田未有引水入田內。

漁護署接獲農民求助 已派員清理陂頭

漁護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署方接獲大窩村農民來電,指該處引水道水量不足,希望署方提供協助。署方已派員到場視察,發現上述引水道部分位置被雜草覆蓋以致流速減慢,已即場檢查並清理陂頭。當區農民曾向漁護署表示該地區的復耕人數續漸增加,憂慮將來會引致上述引水道的供水量不足。如當區農民欲希望署方改善當區灌溉水供應,可向署方提出申請。當收到農友申請後,漁護署職員會到現場視察及評估其需要性及可行性,並與相關農友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