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者】一個老人照顧另一個老人 壓力爆煲卻求救無門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86歲的張興德,百病纏身,行路不便,73歲的太太陳麗嫦則患有糖尿病,卻要肩負起照顧丈夫起居飲食的重擔,成為一位「護老者」,老人家照顧老人家。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港兩名65歲及以上長者的家庭數目為10萬戶。路德會富欣花園長者中心中心主任黃少文表示,資源匱乏加上心靈上的壓力,令護老者百上加斤,但他們往往不知如何求救。
攝影:歐嘉樂

糖尿病患者照顧另一半 一晚至少醒五、六次

雙老家庭指家中只有兩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他們需要互相照顧。以86歲的張興德及73歲的陳麗嫦為例,二人雖育有一子一女,惟其子女皆已結婚,另立家庭,不與他們同住。「子女很孝順,每個月都會自動轉帳家用給我們,過時過節亦會上來探望我們。」張興德如是說。這是現時不少雙老家庭的寫照,子女孝順,但由於不同住,使兩老在日常生活上只能「相依為命」。

86歲的張興德及73歲的陳麗嫦,為雙老住戶。

與大多數雙老家庭一樣,張陳二人皆是長期病患者:張興德患有高血壓,幾年前曾接受「通波仔」手術,去年更曾一度生蛇;而陳麗嫦則患有糖尿病。由於陳麗嫦在行動上比張興德靈活、健康,她便成為這個雙老家庭中的「護老者」。

患有糖尿病的陳麗嫦成為家中的「護老者」。

她憶術丈夫於去年四月「生蛇」期間,她為了照顧丈夫,寢食難安。「他生蛇生在腰上,十分疼痛,辛苦到不能入睡,一躺下便發痛,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坐在沙發上睡覺。我需要定時到客廳看一看他,一晚最少醒五、六次。」

此外,陳麗嫦亦需要照顧張興德的起居飲食,例如要幫他抹身、陪他覆診。「他生蛇時,每三日便要看一次醫生,總共看十幾次。我便和他一起到對面海看醫生,可是他行動不便,每十五分鐘便需要停下休息,約一小時的路程,我們要花三小時才能到達。」

陳麗嫦陪張興德到醫院覆診,每十五分鐘便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護老者面對沉重心理壓力 不知如何求救

專門負責張興德及陳麗嫦案件的註冊社工,路德會富欣花園長者中心中心主任黃少文表示,「張興德及陳麗嫦與中心聯繫緊密,已是比較好的情況,有很多長者在出事時,不知道可以如何求助。」他指,在照顧方面,很多長者不知道社福中心會提供支援服務,以覆診為例,其實社福中心會提供義工陪診服務,「但很多長者明明兩人都行動不便,或未必有能力去扶另一個人,他們也不知道可以向社福中心求助。」

路德會富欣花園長者中心中心主任黃少文指,很多長者都不知如何求助。

除了資源匱乏外,護老者更要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黃少文以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為例,「認知障礙症患者有時行動上十分靈活,只是記憶力衰退,忘記自己做過甚麼,便會為護老者帶來困擾。」例如經常有認知障礙症患者獨自外出後,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在家開爐煮食,但忘記了熄火;亦有人藏私己錢後忘記了放錢的位置,便會責怪其他人把錢拿走。「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卻被別人責怪,導致護老者壓力大增。」

「護老者」需要面對沉重的心理壓力。

政府行政繁複 政策過時

以上問題,均非兩個老人家可自行解決,因此需要政府及社福中心提供適切協助。黃少文指,雖然現時社福中心會提供義工陪診、教授照顧技巧等支援服務,亦會舉辦活動紓緩護老者的壓力,但仍遠遠不足。

他批評政府行政時間冗長,一個政策提出後需「過五關斬六將」,到推出時已經過時,使政策得不到適時需要。「例如現時最逼切的支援是情緒支援,但假如政府要推行相關政策,就要先做研究,然後立法通過,加上一系列行政措施,到推行時,已是兩、三年後的事。」

政府行政時間冗長,政策從提出到推行,需要兩、三年時間。

社福機構填補政府缺口 面對人手問題

因此一些社福機構便應運而生,填補政府服務上的缺口。「例如各醫院原有為出院病人送飯的服務,但由於需求緊張,很多長者病人出院後都未能即時享有送飯服務,以東區醫院為例,緊急病人出院後,要等2星期才有送飯服務,而非緊急病人更要等待1至2個月。」路德會因而提供「人道關懷服務」,找義工為一些已經出院,但醫院方面又未安排到送飯服務的長者送飯。

可是,他指社福機構在營運上會遇到資金及人手不足的問題。「以陪診服務為例,有很多義工都不敢做,因為覺得帶長者去覆診有危險,害怕在前往覆診途中發生意外,而他們又無法處理。」加上機構現時大部分陪診義工皆為長者,即使他們身體健壯、學過急救,但受助者仍信心不大,「覺得義工的年齡甚至比自己大,會於心不忍,結果下次就不再尋求同樣的服務。」

路德會因而提供「人道關懷服務」,找義工為一些已經出院,但醫院方面又未安排到送飯服務的長者送飯。

黃少文認為,長者由於不認識社區資源、對服務有所誤解,故在面對困難時不會主動求助,甚或不懂得尋求協助,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缺乏宣傳。例如2018年10月,社署於每間長者鄰舍中心增加兩名社工人手,以提供專責服務給認知障礙症長者及護老者。但政府缺乏宣傳,導致社區人士不認識。他建議政府加強宣傳,讓護老者能找到求救之門。

長者由於不認識社區資源、對服務有所誤解,故在面對困難時不會主動求助,甚或不懂得尋求協助。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新福事工協會】 ,每$50就有1個基層家庭獲3日短期食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