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爆發】細數昔日流行疫症 香港曾多次成為疫埠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披露,過去一年,百日咳感染數字竟錄得110宗,創21年來新高。現今醫療發達,科學家已針對不少傳染病研發出對應預防疫苗。香港過去亦曾多次飽受不同疫症肆虐,爆發大型傳染病,更奪去不少性命,幸好現時不少都已絕跡或只有零星個案,現時就讓我們齊來細數舊日香港疾病歷史。

1. 天花

天花曾經在香港大規模肆虐,早在香港開埠初期,即1850及1870年代,香港已出現天花感染個案。自此之後,每隔十多年便會再爆發天花疫症,在1930至40年代,天花曾在本港造成逾2千人死亡,約3千人受感染。

現時天花已經在全球完全根除,原因可追溯至18世紀未,英國醫生Edward Jenner發現用牛痘當作預防天花的疫苗。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天花病毒已於地球上絕跡。現時,除了部分國家及地區因保安理由而替前線軍人注射天花疫苗外,已沒有地區再需要接受天花疫苗注射。

牛痘與天花是類近的疾病,曾感染牛痘的人會對天花產生免疫能力。(盧翊銘攝)

2.麻疹
去年四月,日本沖繩爆出逾千人人染上德國麻疹,比2017年時急增12.8倍。德國麻疹,又稱「風疹」,是由德國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患者會出現出疹、發燒、頭痛、不適、淋巴結脹大的徵兆,甚至會引發上呼吸道症狀及結膜炎。香港早於1962年及1967年亦曾爆發過麻疹疫症,疫症造成約900人死亡,3千5百多人染病。

麻疹有別於德國麻疹,初期病徵包括疲倦、發燒、咳嗽、眼結膜炎和口腔內出現白點,後期患者全身會出現紅斑,更有機會引起中耳炎、肺炎、支氣管炎及腦炎等疾病,嚴重甚至可以致命。不過麻疹在1967年已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中,政府規定1歲兒童必須注射疫苗,直至1996年,落實全港兒童須接受兩針注射,包括1歲兒童必須接種第1支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到6歲便接種第2支疫苗。自此,香港的麻疹發病個案數字便大幅下跌。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初生嬰兒至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須接種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結核病、小兒麻痺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共十一種傳染病。(盧翊銘攝)

3. 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患者會出現輕微腹瀉或嘔吐,並有機會因嚴重脫水而死亡。據2018年衛生防護中心的傳染病按月統計數字,去年只出現一宗霍亂。不過在1937年的香港,香港曾爆發出大型霍亂,更造成1,082人死亡,1,690人染病。有指首宗霍亂個案在九龍城出現,隨後蔓延至旺角、深水埗等地區。

二戰後,大量難民湧港,居住環境惡劣加上市民環境衛生意識不足,霍亂疫潮再度爆發。香港於1940年及1961年間曾多次宣布為霍亂疫區,一共造成近500人死亡,近800人感染的大規模疫情。後來港府大力清潔街道,推廣個人衛生意識,霍亂疫情才得到控制。

港府過去曾宣傳防疫工作所推出過的海報:

4.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

小兒麻痺症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患者多為5歲以下幼童,疫症可透過接觸患者排泄物而傳染,每200人中便有1人可能因症狀而癱瘓或死亡。在5、60年代,小兒麻痺症曾全球多個地區爆發,香港也不例外。而在美國,每年便有15,000宗癱瘓病例,數千人因此喪生。

現時,香港、台灣等已發展地區出生的幼兒,均需接種小兒麻痺症疫苗,防止社區爆發。衛生署前署長陳馮富珍曾於2000年宣佈,包括香港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小兒麻痺已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