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樽圍港】東龍洲發泡膠浸到膝頭 義工三日執逾4500膠樽
「山竹」過後,海洋垃圾倒灌,沿海地區首當其衝,除了杏花邨外,位於西貢最南端的東龍洲更成「垃圾圍洲」。有義工於去年10月27及28日和11月4日到東龍洲進行清理行動,並為垃圾進行分類。
兩次行動中,共撿逾240袋垃圾,超過4500個膠樽。從可辨認品牌的膠樽當中,簡體字膠樽有812個,當中內地品牌怡寶、康師傅及娃哈哈等品牌的膠樽為數最多;而繁體字膠樽有344個,以維他、Bonaqua及屈臣氏佔大多數。這反映不單只香港,整條過千里長的華南海岸線的岸灘都深受海洋垃圾的禍害。
由義工組成的「山竹颱風 義工招募」群組經常自發到全港不同地方進行清理活動,務求盡快抹去「山竹」吹襲的痕跡,令香港全面恢復「山竹」前的樣貌。約23名義工於去年10月27、28日及11月4日,到東龍洲南堂尾雞尾氹、鹿頸灣進行清理行動,兩次行動均撿獲大量垃圾。「山竹颱風 義工招募」聯絡人Amanda表示東龍洲在「山竹」之後垃圾氾濫,「情況可以用誇張來形容,第一次去執垃圾時,發泡膠浸到膝頭的位置。」
義工們於10月的行動中,撿逾150袋垃圾、超過3265個膠樽、廢棄車胎11個,生鏽大鐵桶1個、多個巨型發泡膠及膠箱、多個浮波、大型膠塊及膠條、三箱廢棄拖鞋、涼鞋、鬆糕鞋。只計算10月28日,已收集了1136個膠樽,其中730個無法辦認品牌及產地,另外406個按文字及品牌分類,發現簡體字膠樽有327個、繁體字膠樽有54個、其他文字的膠樽則有25個。
而11月4日的行動中,義工共撿拾超過90袋垃圾、12個廢棄車胎、1242個膠樽。膠樽當中有442個無法辨認,800個按文字及品牌分類的膠樽當中,有485個為簡體字、290個為繁體字、25個是其他文字。
10月28日及11月4日兩次活動,共執逾2378個膠樽,而可辨認的1203個膠樽當中,簡體字的膠樽有812個,佔可辨認膠樽的67.5%;繁體字膠樽有344個,佔28.6%;其他文字則有50個,佔4%。膠樽品牌方面,內地牌子怡寶、康師傅、娃哈哈「獨佔鰲頭」,香港的維他、Bonaqua及屈臣氏緊隨其後。
統計亦發現這些膠樽來自五湖四海,除了香港外,亦有來自深圳、汕尾、福建、廈門、廣西,以至台灣及越南。Amanda表示,統計數字反映不單止香港,整條過千里長的華南海岸線的岸灘都深受海洋垃圾的禍害,認為海洋生態的前景並不樂觀,「數字證明大家把垃圾丟在沙灘不只影響該沙灘,垃圾會透過海水漂流至其他岸灘,對整個海洋生態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為優化義工服務,「山竹颱風 義工招募」群組將會改名做「18同行」,成立香港社區義工隊,並將於本月20日再進行一次東龍洲清理活動,到雞尾氹山坡石灘及鹿頸灣沙灘執拾塑膠垃圾,為垃圾進行分類統計,最後移送「綠在東區」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