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口】兒童貧窮人口不跌反升 劏房母憂兒子輸在起跑線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19日)公布去年本港的貧窮情況,2017年貧窮率為20.1%,貧窮人口高達137.7萬人,兒童貧窮人口亦由17.2萬增至17.7萬。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表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有需要檢討,協助解決貧窮問題。
何太一家三口住在葵青區,他們領取在職家庭津貼幾年,每月卻幾乎入不敷支,她大嘆津貼無法追上租金升幅,生活捉襟見肘,兒子的課外活動更無法負擔,擔心他將來會「輸在起跑線」。

津貼追不上通漲

何太丈夫何先生從事物流行業,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他月入約1.7萬元。一家住在葵涌約100呎的劏房,租金大約5,600元,何太指,加上超收的水電費,支出已幾乎佔去收入的一半。何太剛領取了在職家庭津貼,她們一家可獲3/4 額,即每月750元的津貼,一年大概有9,000元補貼。一年數千元資助可以減輕負擔嗎?何太斬釘截鐵地回答:「一個月700幾蚊,追租金加幅都追唔到啦!」

葵青區為全港貧窮率排第五位的地區,根據報告指出,在扶貧政策介入前的當區貧窮人口為22.9萬,政策介入後為15.2萬。(陳嘉元攝)

身兼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指,津貼根據收入或工時來訂立,無助解決貧窮問題:「不同家庭的衣食住行都有不同負擔,扶貧政策均是參考貧窮線,但忽略通漲問題,無論收入多少,開支都不停上升,導致生活質素參差。」他建議政府應盡快訂立貧窮線方向,保障基層家庭生活質素。

工時愈高津貼愈多 變相剝奪家庭相聚時間?

何太說丈夫工作早出晚歸,不時還要加班,每天工作近15小時,與家人聚少離多,何太不禁慨嘆:「佢放工返到嚟個仔都瞓咗覺,同個仔都冇溝通!」

政府一直推行家庭友善政策,提倡彈性工時,遙距辦公,鼓勵僱主照顧兼顧家庭責任的僱員,助僱員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另一方面,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中,工時愈長的住戶獲得的津貼就愈多,吳堃廉指,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申請要求與家庭友善政策背道而馳:「一方面政府提倡多勞多得,一方面又將在職家庭津貼與工時掛勾,變相剝奪了僱員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時間。」

政府鼓勵僱主採納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如五天工作周、彈性工作時間、彈性上班時間、居家或遙距辦公等,協助僱員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黃偉民攝)

興趣班與補習班只能選其一

何太說,津貼用於應付開支上只是剛剛好,對於兒子每月的興趣班費用就較為吃力,但暫時仍堅持讓兒子參加課外活動,她說:「慳啲洗,都要畀佢去學游水同畫畫,因為佢好鍾意,我哋好支持佢,唔想佢放棄!」

她最近發現兒子的測驗成績開始退步,正打算「慳啲洗」,為他再報補習班。基層兒童難道真的要「輸在起跑線」,無法好好裝備自己?魚與熊掌又能否兼得?

吳堃廉指,曾聽過有街坊欲參加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畫,但抽不中籤,又無法負擔得起課外活動,子女整個暑假就只能待在家中。(吳鍾坤攝)

社署十年前已推行「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為基層兒童及青年提供現金援助,以滿足他們的成長需要,但計劃數量有限,獲益的基層家庭固然是幸運兒,落空的就只能在慳錢與興趣之間二選一。吳堃廉指,曾聽過有街坊欲參加計畫,但抽不中籤,又無法負擔得起課外活動,子女在暑假就只能待在家中,他指出:「經濟有壓力的家庭,只能剝奪他們學習不同興趣的機會,若果能將資助恆常化,調高資助金額,基層兒童就不用輸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