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生活.我區我主場】全民走塑 邊個「找塑」?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自徵收膠袋稅後,人們開始養成自備環保袋的習慣,但雨傘膠袋卻不受此限制。不過,當商界願意落實「走塑減膠」的時候,市民又能否自覺地「找數」呢?即是,當快餐店逐步停止派發塑膠餐具時,市民有可否做到自備餐具?當商場提供雨傘除水器時,市民又可否減用雨傘膠袋呢?

文:地區環保L

香港人每日將逾2,000公噸廢塑膠棄置堆填區,以往回收商會主動收回廢塑膠,然後送往內地,但自內地都停收後,香港的廢塑膠問題卻日益嚴重。近日,兩間大型連鎖快餐店紛紛響應環保,分別推動「無飲管日」,及於港澳全線分店停止向堂食客人供應塑膠飲管及杯蓋,由商業競爭鬥到環保範疇。雖然企業開心響應「走塑」運動,但我認為要達至源頭減廢,最終也需市民配合,改變生活習慣。如果政府或私人機構可以提供經濟誘因推動環保,就將會事半功倍。

走塑由日常生活開始

夏天為大地帶來美腿外,更製造不少即棄雨傘膠袋,綠領行動指一個雨季產生超過1400萬個雨傘膠袋,浪費情況相當嚴重。近來的連場大雨,相信也為我們的堆填區增添壓力。

近日,到深井朋友家作客吃飯遇上滂沱大雨,為不想弄濕朋友地方,遂不情願地在管理處尋找雨傘膠袋,豈料保安員卻指他們基於環保原因,已停止派發超過一年。然後,我在遠處看見不少小朋友嘗試圍在屋苑某個地方玩得不亦樂乎,原來是特別的雨傘除水器,於是便立即試用,果然很快就可以弄乾雨傘。上樓後,與朋友分享經歷,他說屋苑的雨傘除水器是全港獨家,皆因管理公司利用舊梳化內的乾淨海綿及毛毯,塞入圓頂垃圾桶內,自製雨傘除水器,成本僅為100港元。

自徵收膠袋稅後,人們開始養成自備環保袋的習慣,但雨傘膠袋卻不受此限制。不過,當商界願意落實「走塑減膠」的時候,市民又能否自覺地「找數」呢?即是,當快餐店逐步停止派發塑膠餐具時,市民有可否做到自備餐具?當商場提供雨傘除水器時,市民又可否減用雨傘膠袋呢?

利用垃圾桶改造成的雨傘除水器。(綠領行動提供)

經濟誘因 推動環保實踐

如果要在香港推動銀髮經濟,我相信回收業絕對是首屈一指的行業。要比較環保意識,我相信街上拾紙皮的老人家絕對是全港之冠,更是香港人的「環保小先鋒」。不過,這絕對不是理想的情況。說到底,人總是現實的。我認為政府及私人機構可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實踐環保,才是可行具效率的方法。

舉例說,澳洲去年12月推行「Return and Earn」的大型回收計劃,在新南威爾士省推出超過600部多功能智能回收機,回收6類飲品容器,包括膠樽、玻璃瓶、鋁罐、紙包飲品及鋼瓶。每個合格容器可獲0.1澳元(約港幣6毫)現金回贈,參與市民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直接將回贈轉帳到儲值卡。推行三個月,回收量由33%提升至逾60%,接近一倍。

在香港,我仍記得在小時候,和媽媽捧着一大袋報紙及膠樽,參加屋邨的廢物回收計劃,換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排足一小時,可惜現在類似計劃已經不復見。誠然,香港只有少數地方設有類似澳洲的自動回收機,如使用者只需把潔淨膠樽投入回收機,即可賺取積分券,儲滿分數可換領商店優惠券或禮物。

可是,這看似先進的香港,這類機器卻寥寥可數。要全社會做到源頭減廢,「找塑」減膠,政府可帶頭先走一步,參考澳洲例子,以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實踐環保,而商家也可在軟件及硬件上配合,共同推動「走塑」運動。

香港只有少數地方設有類似澳洲的自動回收機。(相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