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社區客廳學生會員獲$1000書簿津貼 李徐子淇:減輕家庭壓力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位於深水埗南昌街的第三間社區客廳8月29日舉行開幕禮,場地由恒基地產免費借出,開幕當日恒基主席李家誠及太太李徐子淇都有出席。

李徐子淇指出,深水埗區有近4.5萬人居於劏房,包括超過7,000名小朋友。她說,社區客廳同時為小朋友提供較舒適的學習環境,上次參觀「社區客廳」的時候,從負責管理的聖雅各福群會人員得知,小朋友到社區客廳的時候,第一個時間就急不及待走向書架「尋寶」,集團很希望幫助小朋友學習發展,所以隨即贊助15萬元,向「南昌社區客廳」合共150名學生會員,每人派發1,000 元的書簿津貼,支持小朋友快樂學習,同時減輕家庭的開學壓力。

深水埗南昌社區客廳8月29日舉行開幕禮。場地由恒基地產免費借出及裝修,面積有2,000平方呎。(盧翊銘攝)

李徐子淇:「社區客廳」是政、商、民三方合作成功例子

社區客廳專為劏房戶而設,位於南昌街的南昌社區客廳由聖雅各福群會負責營運,佔2,000平方呎,有地下及一樓共兩層,提供共享廚房、飯廳、共用空間、學習空間等設施,亦有自助洗衣和乾衣機等設施,由借出場地的恒基負責裝修費用,並豁免管理費。該社區客廳服務附近劏房集中的北河街、荔枝角道、基隆街等一帶,步行距離約五分鐘,7月6日試運,截至8月底已有約300人登記使用,共102戶成為會員。

李徐子淇在書面訪問中表示,早前看過政府的一個報告,深水埗區有近4.5萬人居於劏房,包括超過7,000個小朋友,是全港劏房第二集中的地區,因此集團選址深水埗作為集團首個「社區客廳」,是政、商、民三方合作的成功例子,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額外的生活空間,同時為目前未能入住過渡性房屋的家庭,提供短期舒緩。

李徐子淇認為社區客廳項目是政商民三方合作的成功例子。(盧翊銘攝)

從軟件入手 加強社區客廳「家」的感覺

李徐子淇表示,除了提供硬件外,集團亦注重社區客廳內的軟件,南昌社區客廳其中一個特色是很注重「家」的元素,每個區域的命名及設計,都曾邀請區內部份居民參與給予意見,包括大門的積木牆、樓梯的社區地圖,因此集團亦想看看如何在軟件,為區內居民加強「家」的感覺,同時為小朋友提供較舒適的學習環境。

她說在上次參觀時,有一位媽媽告訴她,社區客廳令他們覺得有真正「家」的感覺。「他們提到其居住的劏房的空間太少,小朋友沒有做功課的地方,他們很開心可以在炎炎夏日來到這裏,有冷氣空調、有書枱、有電腦,讓小朋友可以在舒適的環境做功課,學習後他們更可以在廚房一起烹調美食。」她提到特別喜歡一個叫「聚多點」的空間,提供課餘托管服務,讓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做功課、一起上興趣班,讓他們有更多群體生活,提升社交能力。

她指社區客廳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讓小朋友活動,父母便可以趁這段時間,安心休息一下、看書、烹調美食,照顧自己的需要,營造一個更和諧共融的家庭,也可有一些私人時間。

贊助購入不同類型書籍和益智遊戲供小朋友「尋寶」

李徐子淇表示,作為一位媽媽,明白需幫助兒童多元發展,所以集團贊助購入不同類型的書籍和益智遊戲,讓不同年齡的小朋友在社區客廳中一齊閱讀及玩樂。「我上次參觀社區客廳的時候,聖雅各福群會的同事告訴我,最近小朋友來社區客廳的時候,第一個時間就急不及待走向書架『尋寶』。」

我自己作為一位媽媽,非常明白小朋友的身心發展很重要。我之前看過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兒童的大腦發育高峰期是11歲前,小朋友在這段時間應該盡量多探索、與人交流,幫助他們多元發展。
李徐子淇

新學年9月開始,李徐子淇提及有一位媽媽跟她說今年書簿費增加了,要再縮減家庭支出,集團很希望幫助小朋友學習發展,所以隨即決定向南昌社區客廳合共150名學生會員,每人派發1,000元書簿津貼,以支持小朋友快樂學習,同時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深水埗南昌社區客廳8月29日舉行開幕禮。場地由恒基地產免費借出及裝修,面積有2,000平方呎。(盧翊銘攝)

聖雅各福群會:招募社區大使讓服務使用者轉化為社區貢獻者

聖雅各福群會副總幹事吳雯賢表示,南昌社區客廳以「『家』一點」為主題,暫時最受歡迎為兒童遊樂區,不少家長都喜歡與子女在設有軟墊的兒童遊樂區,及在「創意點(積木牆)」玩樂;,促進街坊交流的「滋味點(共享廚房)」亦非常受歡迎,例如有媽媽在煮蕃茄麵時,向另一位正在頭痛煮甚麼給小朋友的街坊分享麵食之餘,更分享食譜,她指這正正體現透過社區客廳,街坊在充分利用設施的同時可以在社區客廳內認識朋友,互相交流。

南昌社區客廳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包括為兒童舉辦放映活動、繪本共讀分享、婦女烹飪分享等。吳雯賢表示,下星期正值中秋節,會與街坊一同繪畫燈籠佈置客廳,以及猜燈謎等慶祝,期望服務使用者不僅是受助者,透過參與主動地為他人提供服務和引發交流。長遠來說,南昌社區客廳希望可發掘區內的閒置空間,由客廳擴至社區的公共空間,讓基層居民可以享用更多社區空間及支援服務,以提升身心健康及生活的幸福感。

她表示,非常鼓勵服務使用者回饋社區,社區大使仍在招募和籌組中,未來他們會以義工服務等方式服務社區,建立社交網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能力,希望讓服務使用者轉化為社區的貢獻者,打破單單是服務接受者的角色,為劏房住戶建立互助互惠的精神,回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