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香港可發揮「乒乓外交」功能
縱觀當今政治環境,中美關係無疑是最重要的議題。無可否認,現在的中美關係絕對不是「蜜月期」,雙方關係非常緊張。但是,如果我們從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現在的緊張遠遠比不上建國後的中美關係。如果那時候的兩國都能走出困境,筆者對於現在的問題可以順利解決,是非常樂觀的。
來稿作者:劉仲恒
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美關係一直處於冷戰、貿易禁運和外交上互不理睬的陰影下。雙方不是沒有接觸,可惜的是,「接觸」是發生在韓戰期間的戰場上。直至中美建交,美國官方代表團一直沒有踏足中國。後來,在1971年日本名古屋舉行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發生了讓人津津樂道的「乒乓外交」事件。當時毛澤東主席主動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此舉震驚了世界,但也促成了其後的中美關係正常化。
今天,中美已是建有正式邦交的國家,在外交上不揪不採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乒乓外交」已再無用武之地了呢?對於這種看法,筆者不以為然。當下的中美關係自貿易戰以來異常緊張,所以「乒乓外交」還是很有市場價值的。至於途徑方面,香港一向以「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國家門戶身份自處,現在如果要進行新的「乒乓外交」來提升中美關係,除了香港,又捨我其誰呢?
當年「乒乓外交」的功能,就是把中美兩國從零交流、零互動,轉化成為有交流和互動的狀況。所以,交流和互動對於改善和促進任何兩國的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有的是中西薈萃、開放而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強大的法治體系,對於中美雙方都可以找到共同點,因此自然成為了促進中美交流的最理想選址。
政府之間自然有他們的官方聯繫,筆者認為香港要發揮的「乒乓外交」功能,應該是在政治以下的層面和領域。藝術文化交流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而近年來相繼在西九建成的眾多頂尖博物館和音樂廳,為這種交流提供了場地。想深一層,香港深耕中美藝術文化交流,不但可以促進中美雙方的互動,也會因應更多的旅客和國際關注而提升本港的經濟和軟實力,實在是一舉兩得。
體育交流也非常重要,而且跟當年的「乒乓外交」性質相同。啟德體育園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除了可以為2025年在粵港澳三地合辦的第15屆全國運動會做場館,也可以用來舉辦中美之間的體育交流活動。
歸根究底,我們不要小看非政治層面的交流。想當年,中美關係破冰不也是靠一個體育比賽嗎?如果只是等待著官方的正式溝通,還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日。現在,如果香港在民間的層面發揮力量,必能有助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筆者對此充滿信心。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