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中美關係須抓住窗口期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美國期間,先後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並於28號會見美國總統拜登。內外媒均分析,王毅此訪被認為是為兩國元首的會晤鋪路。彭博社28日引述一名美國官員稱,「美國和中國原則上同意拜登和習近平11月會面,但雙方仍須對安排作最終確定」。很明顯,中美雙方都為自己留有餘地,但也基於各種原因,雙方都在努力相向而行。一些媒體分析中美關係可能要止跌企穩。但筆者看來,未來,只能算一個窗口期。處理中美關係需要「趟著石頭過河」,絕不會一帆風順。

來稿作者:劉佳星

首先,政治上的分歧是導致中美兩國關係惡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北京和華盛頓對全球局勢持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場,這包括:俄烏戰爭,哈以衝突,南海問題,台海問題等等。當政治分歧積攢到一定階段,就會形成固有認知和民眾情緒,屆時,有利於兩國關係的建設性政策都可能被民眾和媒體綁架,難以調和。過去的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了中美民間關係的惡化,「紅色恐慌」重新回歸美國社會,反亞裔情緒持續升溫。這些都需要我們警惕。

其次,科技領域繼續摩擦。王毅訪美前期,美國試圖限制對華先進半導體晶片和技術出口,這引發北京的不滿,給兩國關係帶來負面作用。前不久,拜登政府更新了針對人工智慧晶片的出口管制規定,計畫阻止英偉達、英特爾和高通等公司向中國出口先進的AI晶片。換句話說,美國不允許任何高性能晶片和相關技術進入中國市場,以免加速中國國產晶片的發展。美國隨後又以技術保護為名,要求其西方盟友都禁止對華出口同類型的產品。作為反制措施,中國表示將加強對石墨的出口管制,石墨是新能源汽車和其他綠色能源系統中電池部件的核心原材料,全球市場中的石墨絕大部分都是由中國生產製造。中國的反製措施將對美、日、韓的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造成巨大衝擊。科技領域中美互撕,給關係的修復帶來不利因素。

中美關係不會一帆風順

此外,在王毅訪美的第一天,也就是26號,美軍「印太司令部」在其官方網頁上發佈聲明,指責中國戰機在24號對美軍飛機展開「非專業」攔截。聲明還從國際法規的角度對中國方面指責,稱中國戰機攔截方式「違反了國際航空安全規則和規範」。聲明最後宣稱,美軍仍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安全、負責任」地飛行、航行和開展行動,「印太司令部」聯合部隊仍將致力於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表示希望「印太地區」所有國家能夠「根據國際法在國際空域安全運作「。這件事發生在24號,但偏偏在26號拿來說,而這一天正是王毅訪美首日,按理說,邀請來的客人來家裡做客,媒體應該在當天避開破壞性的負面消息,這是一個基本外交禮儀。且不談美國飛機在中國周圍抵近偵查的合法性,單是把2天前的事件拿到王外長訪美首日說這一件事,就說明美國官方反華的情緒佔據上風。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中美若想止跌企穩是困難的。未來中美關係只能算「趟著石頭過河」,只要相互尊重即可,談不上一帆風順。

中美關係需抓住窗口期!

中美關係止跌企穩也不是沒有希望,淩駕於中美關係之外的力量在逐漸改變中美走向。哈以衝突的爆發、美國經濟下滑都是中美博弈的重要棋子。

首先,經濟上,美國不得不與中國對話。拜登多次表示期待與習近平主席再次會面,積極邀請中方參與APEC,並且早就多次釋放信號。中美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大國,經濟牽扯太多。中國經濟雖然遭遇了打擊,但中國經濟韌性強勁:強大的內需、高水準的科技、太空等領域的飛速進步,以及中國人儲蓄的生活習慣,都讓中國在遭遇疫情後,能夠快速復甦;雖然美國的經濟增長也較強勁,但政策的持續性不足,經濟增長後勁不足,民眾實際收入並沒有提升。反而,在俄烏戰爭和哈以衝突後,美國陷入了戰爭的泥潭,將納稅人的錢砸向無休止的海外戰爭中,自然是無暇顧及自身的發展,也無力推動建立新的合作體系,純粹是在自我消耗。很顯然,這時候與中國分割,並非明智之舉。

其次,臺灣問題是妨礙兩國關係止跌企穩的關鍵因素,台灣問題處理好,中美關係向好發展,處理不好,必定有一場戰爭。一直以來,美國在台問題上,頻頻踩紅線,根本不把中國的警告當回事。但是,最近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出現一些變化,雖然這種變化來自於外部壓力。近日,美國派「美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伯格竄訪臺灣,他特意強調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國不支持‘台獨’立場」,給民進黨當局當頭一棒。這是因為在巴以衝突和俄烏衝突同時爆發後,美國害怕「台獨」分子這個時候惹怒大陸,而導致台海爆發衝突,把美國拉進第三場戰爭。他們深知,同時打三場戰爭的話,美國是吃不消了。所以,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可能無暇顧及。這也為中美關係止跌企穩提供了最關鍵的窗口期。

國際政治方面,國際新秩序逐漸顯現,尤其是哈以衝突後,美國站在了阿拉伯世界的對立面,陷入「以色列陷阱」,美國的全球戰略也受到挑戰。聯合國大會通過涉巴以決議後,美國日感被孤立。歐盟27個成員國也呈現「撕裂」的狀態。這似乎意味著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關係舊秩序逐漸走下坡路。在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衝突中,美國希望北京發揮更多影響力,施壓伊朗不要介入。而習近平和普京越來越緊密的關係,也讓美國有所疑慮。

綜上,中美關係一定不會一帆風順,能夠相互尊重就好了。但目前國際大環境,中美關係也確實處於一個窗口期,中美需要把控分歧,相互尊重,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我們不必太樂觀,也無需悲觀,抓住這個窗口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有合作,「脫鉤斷鏈」沒贏家。

作者劉佳星是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會員、長江智匯思想庫高級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