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施政報告創科政策有效符合國家期許
2023年《施政報告》日前出爐,作為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交出的第二份成績表,除了民生、基建發展等範疇繼續備受重點關注外,在創新科技及工業亦有七項重點政策上馬,相關措施有助對接國家科創興國的重要戰略,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猶記得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訪港時,曾表示「希望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着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施政報告》以具體措施,符合國家主席的期許,亦為創科界指明方向。
來稿作者:徐海山
行政長官提到「共同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在在呼應習主席於年前講話要旨。自2015年起,落馬洲河套區納入為深港創科發展的重要版塊,8年過去,首三座大樓終將在2024年底落成,可謂迎來首個春天;而為求推進深港兩地在創科一環的進一步協作,《施政報告》提及多項便利兩地人員交流的措施,包括便利科研人員進出安排、便利為研究或試驗採集的數據和樣本的交流、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合作區的發展等等。上述措施亦建基於2021年港深兩地政府簽訂的「聯合政策包」為基礎,可見國家在香港創科發展中,一直作為強大的後盾。當然,毗鄰河套區的新田科技城發展亦令人矚目,畢竟作為「北部都會區」的重點項目,將來落實有關空間規劃對接、與河套區的發展定位等至為重要,期待能於中長期內能夠真正產生協同效應。
在人工智能科技日新月異之際,筆者與廣大市民一樣,樂見特首提出於數碼港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作為本地創科發展的強大「算力」後盾。如果讀者有印象,在深圳鵬城由華為與鵬城實驗室聯建的「鵬城雲腦II」早於2020年啟用,無疑令深圳走向智慧城市邁出重要一步。如今政府撥款支持設立超算中心,反映特區政府高瞻遠矚,兼具策劃力及執行力,實乃創科界之福。數碼港作為香港創科發展的先軀,園區基礎配套絕對能支持超算中心的設置,從而撐起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產業發展,此外,園方響應施政報告,將開展流浮山建立新的創科設施的規劃研究,把握「北部都會區」和前海的發展機遇,推動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同時在不同方向推動 Web3 生態圈發展,成效亦值得期待。
「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作為今年主題,創科政策亦不離配合「拼經濟」的大方向,特區政府即將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積極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相關政策經已在澳門橫琴率先試行,據悉已有超過330項線上業務可於跨境通辦完成,不論是內地還是澳門投資者,均表示商業(事)登記能夠真正地「一地兩注」,當政策於內地及香港兩地實施時,相信能見更大成效。其他以創科支援經濟的方案包括推動政府服務於一年內全面支援電子支付、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等等,當中「百項方案」,有助引領社會及企業採用區塊鏈技術,帶起積極示範作用。另外,國家作為支援及研發電子支付的先軀,「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模式早於十多年前普及全國,不論於公共交通、娛樂消費,以至於菜市場買菜,亦可達到「一機在手,支付暢通」的效
果。如今政府從善如流,推動政府服務全面支援電子支付,將能令市民感受創科為生活帶來的便利,真正「便民利商」。
創新科技絕非一蹴而就之事,有效的資金配對將能對產業長足發展。《施政報告》提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將撥款100億元,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並在港新設生產設施而其投資不低於2億元的企業,按一比二方式的配對(政府一;企業二),提供最多2億元資助,配合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的技術人員,加快創科行業「搶人才」的步伐。此計劃同為落實去年《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重要部分,最終以下游新型工業能夠在本地生產總值佔百份之五為目標。而創新及科技局即將成立的「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相信能夠帶領創科產業在資源配對、持續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國家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個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而創科發展與此可謂完美對接,政策到位、人才配合、國家支持,一個都不能少。政府提出繼續「搶企業」措施,包括針對先進科技的重點企業、行業代表、創新和策略性行業,亦有助穩定及推動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筆者期望這份《施政報告》,可以為創科事業注入強大力量,為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以符合國家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期許。
作者徐海山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