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施政報告鞏固香港作為國家與世界超級聯繫人角色
美西方所謂「去風險化」只不過是為「脫鈎」套上的新「馬甲」,其實質是以汙名化手段,以「去風險化」之名行「脫鈎」之實,推動更加精準地對華構築「小院高墻」、實施「脫鈎斷鏈」。美西方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妄圖通過對華封鎖、遏制、打壓,強行割裂中國與世界的聯繫,進而達到「競贏中國」、維持其霸權壟斷優勢的目的。
在這樣的形式下,《施政報告》堅持扮演國家與世界各地超級聯繫人角色,特首表示,香港經歷過無數艱難險阻,香港人經得起考驗,每次都轉危為機,變得更成功出眾。實際上,香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香港主動參與世界利益格局重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香港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實現再次崛起。
來稿作者:楊莉珊
中央政府賦予香港比以往更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將更加凸顯。李家超表示,這份《施政報告》有過去一年施政的鞏固部分,有更深更廣的內容,更有新領域和新方向。《施政報告》包括前言、挑戰和機遇、六大範疇的政策措施及結語共九個部分。《施政報告》貫徹了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和作風,展示出管治有承擔,發展有謀略,惠民有作為。
《施政報告》提出對接國家戰略,確保香港不但是「超級聯繫人」,更是「增值型超級聯繫人」角色,大力吸引人才和資金,善用香港這個「世界之窗」,講好中國和香港故事,闡述建設宜居、智慧和環保之都的願景,讓香港成為國際宜居城市,讓香港再出發。
為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政府會鞏固和持續發展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施政報告》發揮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引領作用,推動香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輻射作用,發揮香港規則制度銜接的示範作用。
面對環球競爭,《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措施搶人才、留人才,不僅擴闊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絡,亦會培訓人才。政府會繼續搶企業,特別與「八大中心」定位相關的企業。政府會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海內外公司到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業務,為香港引進優質企業,開拓國內國際雙循環所帶來的龐大機遇,協助外國企業「引進來」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特區政府會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尤其以亞太區為業務核心的企業,將註冊地遷至香港。除了鞏固金融、貿易、物流、航運、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產業外,特區政府會發掘新增長點,走產業化路線,推動創新科技、文化創意、醫藥研發、中醫藥、新能源交通等新興策略產業發展。
搶人才、留人才措施包括: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明年亦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以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的發展優勢。《施政報告》表示,2024/25學年起,特區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取錄非本地學生的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專上院校可因應本身條件,循序漸進吸引更多外國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內地學生來港升學。《施政報告》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在洪水橋、新界北新市鎮等地預留用地作專上院校發展,鼓勵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
中長期而言,特區政府會強化自身優勢,以「北部都會區」為發展引擎,以產業導向作政策,繼續建地造地,加強運輸建設,以投資拉動經濟,以基建驅動發展,擴大經濟發展容量。
香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也是「一帶一路」最早的推動者之一。香港特區特殊的「兩制」與優越的區位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香港處於「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教育、金融、諮詢等行業成熟、發達,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支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加上各種不同的專業服務,能有效助力「一帶一路」商貿合作、資金流通的「軟聯通」;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和航空樞紐,能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作為國際文化、教育、藝術中心和旅遊勝地,香港能大力促進「一帶一路」人民「心聯通」;作為實行普通法的國際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中心,香港能與其他地區共同營造良好及廉潔法治環境,共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體系和規則達至「法聯通」。香港積極回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努力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有可能是全國最具引領作用、最能佔盡先機的區域,也有可能是世界各國和各地共用中國式現代化機遇的「超級聯繫人」、「超級導入口」。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增強文化創造力、文化輻射力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地利之優和人文底蘊,香港理應保持東西文化薈萃的特色,走好國際化道路,同時用好知名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IP」眾多等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和香港故事。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香港仍將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共用中國式現代化機遇的超級聯繫人。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的同時,香港也將共用偉大榮光、獲得更大發展紅利。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