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提升香港社會福利服務 社署不可忽略前線需求與挑戰
人口老化已是香港當前和未來至少三十年的重大挑戰,並伴隨著對政府提供安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對照顧者的支援措施卻依舊不盡人意。社會福利署最近推出「齊撐照顧者行動」和一系列措施,但很明顯這些措施未能根本解決問題。在提供安老服務方面,社會福利署似乎缺乏創新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只是遊戲數字,令人誤以為社署正在積極應對人口老化和安老護理需求激增的壓力。這令人感到痛心和極為失望。
社會福利署一直強調「忠誠投入,堅毅不屈,努力不懈,追求卓越,力求盡善盡美」是其核心精神,多份工作報告中更強調提供高質素的社會福利服務是其最崇高的使命,承諾這一使命和價值觀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然而,如果這些價值觀、承諾和使命依然存在,為何社署的安老護理服務一再讓人感到極度失望?為何在這個繁忙都市,虐待長者和家庭倫常慘案不斷發生?現在的社署是否還保有昔日的勇氣、創新精神和理性實際的態度,以應對問題,或者這些價值觀、承諾和使命隨著時光的流逝和舊人的離去而漸行漸遠?
來稿作者:鄺卓睿
筆者認為社署不應再陷入遊戲那些虛幻的數字和無所作為的態度,而應重拾改革的決心和解決問題的勇氣與創新精神。社署亟需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對現有的安老服務、監管制度、設施狀態、支援照顧者服務、前線員工和社工的工作壓力以及與其他社會福利服務的協調等進行深入檢討,並向公眾公開檢討報告。隨後,應依據報告的內容制定適當且具有長遠和全面性規劃的政策,以提升安老服務的質素,實現「老有所屬、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理想。此外,社署不能只顧著增加新項目或新服務,而忽視了優化和整合現有社署安老服務的需要。目前的安老服務雖然存在缺陷,但不應因服務本身的缺陷而全盤否定其意義。相反,應該嘗試整合現有服務。
社區支援求整合 跨部合作力求盡善盡美
在社區支援部份方面,筆者認為長者渡假中心可以由康文署負責管理,而社署或其他社福機構可提供技術指導,協助康文署優化轄下四個度假營,為長者、殘疾人士、照顧者及他們的家人提供一個休閒和康樂活動的場所。社署應加強與康文署的合作,優化現有的「老有所為活動計劃」及其他活動興趣班,為長者、殘疾人士及他們的照顧者提供多多樣化的參與和學習機會,使他們可以發揮潛能,貢獻社會,從而實現社會和諧共融。這些活動不必僅限於康文署轄下的場所,還可以擴展至由各區民政事務處所管理的場地,甚至可以探討如何加強與各分區委員會的合作,共同參與社區支援工作。
至於長者支援服務隊,筆者建議考慮將其整合到政府新設的關愛隊中,以讓長者持續參與社會和照顧社區鄰舍的工作,發揮「老有所為」的精神。長者地區中心、長者活動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應在地區關愛和支援工作上扮演關鍵角色,共同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以支援政府的地區工作,而不僅僅讓關愛隊獨自開展社區關愛活動。
提升社區照顧服務質素 回應前線困難
至於社區照顧方面,「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的「錢跟人走」和「能者多付」的資助模式是多年來社署引以為傲的創新項目。然而,根據最新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報告,這項計劃遇到不少問題,例如部分長者可能僅出於應對不時之需才考慮申請社區券、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出現供應不足及申請困難等。不過,申訴專員公署提出的一些建議似乎在實施上存在一些不切實際或難以有效執行的挑戰。例如,公署建議社署定期(每年)進行調查,向那些持有但未使用社區券的長者逐一了解情況。可是,這項建議是需要社署增加更多的人力資源才可執行,而在現實中或無大幅增加人力資源的環境下,必然會為前線社署職員和社工帶來更大的工作壓力和負擔。
此外,這項建議會對那些長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擾,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進而對他們造成精神壓力和困擾。筆者建議,社署可以考慮避免進行每年定期的了解,而是透過成立工作組及諮詢其他社福機構,以了解申請人在申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對服務券的意見。其次,社署也可以考慮通過進行問卷調查或其他形式的研討工作,以了解為什麼一些長者不願意申請這項計劃。相關的問卷調查和研討工作並不需要每年都進行,而是可以定期進行,例如每五年一次,且不需要逐一訪問每一位沒有申請計劃或申請但未使用服務的長者,以避免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滋擾。
另外,據筆者之見,社署應該考慮升級長者服務券的資訊系統,使之更為簡便和數位化,以便更有效地處理申請程序和資料上載,方便查閱社區券的使用情況,以及便利長者及其照顧者查看每月的服務時間表。這樣一來,長者及其照顧者將更輕鬆地進行申請,計算「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共同付款級別,即時查閱社區券的使用情況,尋找認可的服務提供者,確認服務組合,以及查看每月的服務時間表等信息。至於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方面,社署也應當考慮延長其開放時間,以更好地滿足照顧者的需求。
此外,社署應該檢討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的監管機制,以確保其服務質素符合社署的標準。畢竟,並非每一個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都像筆者的祖母所在的社區照顧服務中心那樣優秀。這樣的改進將使人們更加放心,也會讓那些特別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者感到更加舒適,從而建立對護理中心的歸屬感及好感,為這些中心建立良好口碑,鼓勵更多長者使用有關服務。關於其他方面,例如護老者支援工作,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提到,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最後,社署必須深刻明白所有安老服務和其他社署服務都需要前線社署職員和社工的不懈努力與付出。社署不應因為提升服務或進行變革而冷漠地忽略或拋棄這些職員和前線工作者的需求,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因此,社署不僅應當著手改革地區服務和增加地區福利辦事處的數量,還需要建立支援前線職員和社工的心理、法律、倫理和職涯輔導服務,並提供專業培訓和持續教育,以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其能夠跟上社會服務領域的最新發展。
還有的是,社署應當改善前線社工及社署員工的工作條件,建立社工之間的支援網絡,並增加人力資源,以減輕前線員工和社工的工作負擔。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個案都得到適當的關注,同時確保在前線工作的人能夠保持生活平衡和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當社署在推動新服務或改善現有服務之前,應該讓前線社工參與制定和規劃的過程,確保他們的聲音得到社署高層的聆聽和尊重。這樣他們可以為香港的社會福利工作提供寶貴的建議,得到足夠的資源、尊重和支援以履行他們的使命。由此可見,社署和所有社會福利服務的質素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造福廣大市民。
作者鄺卓睿是香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澳洲國立大學碩士,曾在澳大利亞國際事務研究所工作。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