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由治及興從優化一國兩制做起 港區人大政協可以做什麼?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邀請一批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會面,就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收集意見。筆者雖因公務在內地而未能參加會面,但十分支持這種與特區政府當面溝通的安排。
來稿作者:楊莉珊
筆者認為香港作為國家第一個落實「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又是最具國際高度的城市,當此「由治及興」的關鍵時間段,做為可以加入國家決策體制的香港市民代表,港區人大、政協本身就是「一國兩制」體制的代言人,更應該主動發揮「雙重作用」為國家與香港的進步做出貢獻。
主動發揮「雙重作用」是國家對港區人大與各級政協的期望,所謂「雙重作用」在於可以為內地決策帶去香港聲音,同時為香港發展傳達國家聲音,讓內地發展與國際相連,讓香港發展也不脫離國家規劃。要準確履行這份職責首先要是立場堅定的愛國者,然後是在本職工作上有一定成就,更關鍵的是對「一國兩制」有獨特的了解,這種了解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理解,更應該是對內地與香港社會、發展有自己獨特的觀察。正是因為有這些特質,港區人大、政協對香港發展可以帶來有價值的建議,特別是與內地不同領域的合作,更應該主動向特區政府建言獻策。
據與會者透露,李家超與港區人大、政協成員熱烈交換意見,涉及要求取消內地出入境「黑碼」(個人健康申報二維碼)措施,跨境醫療、養老、土地房屋、創科和青年發展等議題,不少成員都就自己熟悉的領域做出建言,也獲特區政府紀錄並承諾會個別研究。
在國家二十大的新藍圖下,香港要盡快拋棄「單打獨鬥」或者與內地惡性競爭的思維。相反,應該更傾向考慮善用「一國兩制」的特點,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全方位與國家發展有機結合,這樣應該更有利快速發展。與國家發展藍圖有機結合,不代表放棄香港的獨特之處來盲目遷就國家的發展需要,國家予以香港特區「一國兩制」的特殊體制,就是要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來探索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在收獲香港發展利益的同時也可以協助國家在國際發展到路上走得更寬廣。
要做到這一點,港區人大與政協成員(包括各省市區的各級政協代表)責無旁貸,因為他們有機會參加內地各級的決策體制,有更多機會到內地考察,理應掌握更全面的內地(全國性與地方性)發展資訊,將這些資訊與特區政府坦誠交流,有助政府更準確判斷時機,更具體落實涉及內地的各項政策。
政府近幾年特別強調香港要加強與內地融合,但其實這已經是生活常態,除去兩地緊密的經貿往來,港人前往內地養老、工作、結婚生活隨著國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力度越來越大,兩地民間交流的深度與密度也在同步增長。特區政府主動邀請港區人大與政協討論施政報告,充分體現特區政府重視各方面的聲音,及敢於解決各方面深層次的問題。
香港雖已走出疫情與社會亂局,做到「由亂及治」,但經濟、民生、社會情緒等各方面的後遺症仍未完全解決,要真正達到「由治及興」,實在不能錯過每一個發展機遇。香港的經濟再騰飛需要國家的龐大市場與二十大新機遇,而國家要走出當前複雜的國際政經格局,香港的獨特作用也十分關鍵。而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目標下面,跨境民間關係的持續優化必不可少,養老、醫療、教育、人才交流、金融科創等方方面面都有持續優化的空間,港區人大政協可以善用本身優勢,為特區政府建言獻策,已經是發揮了關鍵的雙重作用。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