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香港可以這樣混下去嗎?
特首李家超上任一年,香港有什麼變化?要移民的移民,走的已走,留的繼續留下。其實移民不只是去歐美國家,有些人開始思考是否移到深圳和內地其他城市,我認識有幾位年輕設計師已經到內地發展,因為內地的發展機會確實比香港多。
香港的機會是即時性、短期性的機會,沒有長遠發展的可能。例如香港想弄創科創業,有很多什麼什麼計劃可以申請,大埔科學園填一大堆表格,申請到一個小小的空間,只給你租用三年時間。三年過去了,不是無間道三年又三年;而是很大可能要離開。既然真正的機會不在香港,把心一橫,到內地拼一拼、闖一闖,機會一定比香港多。
社會混亂平息,施政仍然混亂
2019年的社會混亂被《國安法》穩定下來,但是政府施政的「混亂」仍然存在。例如房屋政策,過去一年特首李家超的房屋政策,基本上還是和前特首林鄭月娥那套一樣。簡約公屋基本上是一個「混下去」的政策。李家超執政第一年用混下去的方式運作政府。簡約公屋造價267億,開設一個政府部門去營運。興建3萬個單位。房屋署、建築署等政府工程部門為什麼不負責興建工程,而需要成立一個新的政府部門?這就是一個混下去的政府現實。最大的問題是錢花了,但這些公屋什麼時候才出現?仍然是一個謎。文件上寫了些有彈性的日子,事實上什麼時候落成?大家也只可以良好意願旁觀的等。
目前香港政府用「混」的方式去運作,政府推出的新界北部都會區發展諮詢、交椅洲人工島諮詢,全部都是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完美推論,也是過去25年來香港政府那種地產模式的發展項目。香港一直以來都是用地產模式去發展產業,香港科學園就是一個例子。它是斷斷續續的短期續約模式,沒有一個長遠培養產業能夠成功地在科學園落地生根。成功的產業怎可能在一個填大量表格短期租約形式裏孕育出來?
整個科學園只是一個地產租樓模式項目,而不是發展真正產業的項目。到頭來香港沒有什麼新的創科國際品牌出現,也沒有什麼新的品牌落戶,香港科學園模式就可以這樣混下去。混下去的廣東話是「撈得掂」、「撈得好」和「識撈」。「識撈」和「會混」都是差不多的概念。渾渾噩噩,滿口漂亮說話、煞有介事,採取一些即時行動,就好像很有能耐和本事。
看看政府過去一年做的事,可能李家超特首雙腳還未站得穩,只可以用「混」的方法去做。財政司出來說派消費卷說得很興奮。疫情過後搞Hello Hong Kong!Happy Hong Kong!活動,大家心知肚明都是混下去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香港旅遊協會每年花很多錢去推廣香港,也是混下去的技倆。兩隻橡皮大黃鴨來香港,香港人顯得很興奮,但是在世界各地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這隻大黃鴨已經到過世界很多地方巡展,外國人已是見怪不怪。香港人見到黃鴨來了,比Happy Hong Kong更加Happy!因為香港有很多現實民生問題,似乎並沒有解決。尤其是房屋問題,根本沒有一個突破口。只可以望鴨止餓開心下。
官員在混,議員也在混
看看粉嶺高爾夫球場,香港政府的處事手法就是一個混下去的做法。明知道不能得罪權貴去起公屋,於是就拖拖拉拉,胡混過關。口頭說一定會起樓,但實質上不會起樓,市民心知肚明。茶餐廳觀看電視的茶客都知道政府在玩什麼遊戲。最可悲的是香港土地很多,大家到新界看看,土地真的很多但都是荒廢,農地不准耕,公屋也不准建。這些土地在等什麼呢?就是等起二萬蚊一呎起標的豪宅。
所以香港只可以混地產,不可以混其他產業或工業。一個很鮮明的對比是深圳。深圳是一個真正的科技之城、創科之城。香港最早發展數碼港,騰訊或者DJI大疆創新本應將總部設在香港,為什麼總部最後設在深圳呢?政府為什麼不和DJI商議,把DJI的大疆天空之城移到香港發展呢?最有趣的是,香港民航處制訂《小型無人機法例》,進一步阻礙無人機在香港的發展。這些事情就是渾渾噩噩,總之官員出來說兩句漂亮的話,就好像把事情推進。
香港的舊區重建也是混下去,沒有做基礎分析研究。解決劏房問題是舊區重建房屋問題,市區重建局應該負上最大責任。但市建局拿「七年樓齡假設重置單位呎價」做擋箭牌,說不夠錢要問政府撥款,於是乎就這樣可以混下去,目的就是把全香港變成大型商場加豪宅,這種冷氣式商場設計,令香港的老街一條一條被消失。若果這些文化遺產消失了,香港還是香港嗎?
香港政府官員真的很好運,不單是好「運」也很好「混」。渾渾噩噩,總之不要犯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事情有狀況出現,就外判責任,口說加強監管、積極監管。鼠患最主要的成因是廚餘,但搞滅鼠卻卻不處理廚餘。這是一個因果關係,因為繼續有老鼠,才需要食環署,政府才能可以混下去。所以廚餘問題不解決,就是因為政府要找到它存在的價值。若果政府處理好廚餘問題,基本上鼠患問題可能已經解決了一半。
例如樹木,香港目前樹木政策由官僚主導而不是專業主導。新加坡是專業主導,培養大量養樹種樹的專家和技工。詹志勇教授其實應該成為香港樹木保育發展的總指揮,但他只可以變成一位悼念老樹的發言人。一棵老樹倒了,他就出來說話,但政府根本不會聽也不會改,因為香港的架構就是這樣混下去。官員混三年調遷一次,繼續在新崗位混下去。
搶人才問題更加有趣,740萬人口為什麼還要搶人才?一方面說沒有技工,社會及各行各業都招聘不到人手,原因就是因為香港畢業生不想到社會工作。為什麼不想到社會工作?就是因為政府製造了一個假象︰唸學位才是高尚,唸技術都是失敗者,於是乎香港缺乏大量技工。職業訓練局應該培訓職業技工,但是主導學校運作的都是官僚學術博士,缺乏在前線「落手落腳」的技術人才。學院走學術路線,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辯稱若沒有提供學位課程,就沒有學生會來報讀。但是真的沒有學生來報嗎?說到底,人才是要搶,但政府說不出為什麼香港沒有而要外出搶,因為它連香港740萬人口如何分佈,有什麼學歷、年齡特色,都說不清楚。
立法會議員也有一種「混」的感覺。議員出來說議案如何如何不合理,但最後都是投票支持政府。所以特首李家超最好運,也最好混。他是回歸25年來最好運的特首,因為他不需要面對方方面面的攻擊和指責。沒有傳媒「砌他生豬肉」,他可以專心地去混。但是一年過去了,下一年若果又是這樣,他還混得下去嗎?
中央容不得香港渾渾噩噩
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尤其是在中美角力之下,香港不可以這樣混下去。我相信各大財團企業已經開始研究港幣和美元脫鉤對企業有什麼影響。政府有否研究過聯繫匯率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有沒有聘請經濟專家進行Impact study (影響研究)?美元和港元會在什麼時候脫鉤?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相信中央政府必然會有一個很嚴格的監督,因為香港金融體制會影響內地經濟發展。中央必然會有一個積極進取的方式去監督。
除了金融問題涉及國家利益之外,其他民生問題本應是香港政府自身去負責和解決。但香港政府似乎也用一種混下去的方法運作,沒有真的去面對問題。例如房屋問題、土地問題,做一些形式主義的諮詢,沒有深度研究。民間團體的中肯客觀批評不聽,學 者專家提出的批評也不聽。來來去去就是一些大堆頭的基建,實用的基礎建設則欠缺。
看看深圳,除了大型基建外,有更多藝術空間、更多博物館、更多公園、更多表演場地、更多創意產業園,有更多發展教育空間。香港呢?都是一些崇洋媚外的事情。西九文化區基本上是一個英美文化殖民地。政府引以為傲的Art Basel基本上是屬於瑞士人,不是屬於香港人,因為它稱為Art Basel而不叫Art Hong Kong。若果香港團隊真的做出和Art Basel一樣的成績,那麼就真正的屬於香港人。現在出名的是Art Basel而不是Art Hong Kong,大家要留意這一點。
若果從金錢角度財經角度看,香港當然是很成功,很多錢流進來。但在今天的數碼時代,錢進來、錢流走都只是按一個按鈕那麼簡單,用一部手機便可以處理數以百千億的交易。所以香港只是有很多金錢在流出流入。生活在香港的740萬人基本上只可以逆來順受。你可以選擇離開,留下來就要很努力地去面對這個用「混」來運作的政府。劏房居民需要自強不息,尋找出路。若果等政府來拯救你,真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香港這個城市當然仍有很多可能性,問題是未來如何發展?看看海邊便知道,香港海洋資源、海濱資源非常豐富,景觀又好。其實可以發展成很有創意的商業區及旅遊資源。但是看看目前香港的海濱長廊,都是由路政署高級工程師主導,興建有大量不切實際、不能使用的硬件、落成後根本沒有任何商業活動的海濱空間,只是給領袖領導出席剪綵活動,上載照片到社交媒體便算了。大家上政府官網頁看看,有大量的官員合照,大量的典禮、大量的論壇,你也分不清楚是什麼政策。總之拍一些照片就總結了一個活動。政府新聞處又是一個很混下去的部門,整個運作模式完全不切實際,也缺乏一個真正有系統讓市民認識政府的渠道。
這不是政府新聞處官員的問題,而是頂層建築,由特首、局長以至整個管治精英系統,覺得新聞處這樣運作沒有問題,花了幾千萬找一間外國公關公司,什麼效果都達不到便完成工作。我相信應該是那家英美公司提出來的想法政府根本不敢做、不想做、不懂做,才導致出現這個情況。
政府這樣混下去,香港會變成什麼模樣?時間在國家那一邊。若果兩制在未來幾年不積極進取、進行真正的大改革,還是渾渾噩噩、混來混去,香港政府未來真的需要有一個臨界點去進行大改革。那會是中央出手?還是等到2047年才去做?未來幾年將會有很重要、很明顯的啟示。
作為普通市民,我只寄望大家自求多福、自力更新,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內事。這可能是香港人目前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因為這個政府沒有興趣和意願,真真正正解決和面對政府管治能力極弱的現實問題。香港精英似乎利益固化得太厲害,不想作出任何改變,怕這些變化會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這正正就有點像清朝末年的那種僵化狀況。
香港目前社會發展到一個瓶頸,若果不依據中央提出的幾個核心概念,改變利益固化,解決深層次問題,走高質量發展,建立文化自信、自主、自立的大目標,配合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話,我相信香港這個兩制於2047年會否仍然存在是一個大疑問。因為兩制的存在取決於香港制度不停自力更新,比內地制度進取進步,才能維持兩制的實際需要。假設中國那一制改善得越來越好,比香港這一制更優勝的話,我相信香港將會變成一個和上海一樣的直轄城市,這不是一個超現實和不實際的推測。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