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借」民間力量 促中日關係改善
3月21日,中國駐日本新任大使吳江浩抵達東京履新。吳大使說,本次赴任的重要使命就是維護和發展健康穩定的中日關係。中日一衣帶水、一葦可航。在歷史的長河中,兩國人民互學互鑑,兩國關係也歷經坎坷。今年也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吳大使也說,將加速工作層面的合作,擴大兩國共同利益,促進中日經濟活動,併為重啟陷入停滯的人員交流而努力。
從吳江浩以上的講話中可窺見,中日關係已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不過,新人事、新作風,希望隨着吳大使的履職,可以給中日關係注入新能量。
來稿作者:陳文坪
中國、日本不但是東北亞近鄰,更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但近年來卻因美國提倡的「印太戰略」而日本是其中一方參與者;加之冠病大流行三年各國的邊境管控,人員往來幾乎處於停頓的狀態;中日也因朝核、俄烏戰事、台海、歷史因素等新舊問題疊加而不時出現緊張關係。
旅遊可見中日民間交流
今年三月上旬,筆者到日本大阪京都等地旅行。在當地目睹、體會日本民間、企業對中國還是相對友好、友善的。在大阪市區穿行的巴士上,巴士在播報站名時除了日英外,還有中文(普通話)、廣東話播報。許多街道指示牌都有中文字。百貨商場客服處在提示、提醒購物者時,也用普通話播報。
在離京都車程約20分鐘不遠處的小鎮,有座嵐山公園。嵐山溪流,清澈見底,連小鴨水中覓食也清晰可見。水上泛舟、沿途觀景、賞溪流碧波,皆成了大批訪客喜愛的地方。而渡月橋是許多訪客必經打卡之地。因去時剛好周末,嵐山周遭大批訪客到來,沿途人頭攢動,看似疫後「報復性」春遊。
在渡月橋遊玩時,看到路標寫着「周恩來總理記念詩碑」字樣。竟然意外發現新中國首任總理周恩來詩碑矗立於嵐山公園,讓筆者「如獲至寶」,這是旅途中一項意外驚喜。偉人詩篇在京都立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也體現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
周恩來詩碑與清水寺的意義
沿着指示方向尋找,在公園的拐角處山坡,「周恩來總理記念詩碑」就屹立在上面。一位日本老人坐在詩碑前,看到我站着看詩碑,就興致勃勃用日語對我說。我打開手機用即時翻譯軟件作語音翻譯,他細說周恩來詩碑的來由。從日本民眾這一舉動的側面來看,日本人民或民間對周恩來總理這一偉人的敬重!
1917年至1919年,周恩來赴日本明治法律學校學習。1919年4月,得悉中國南開學校即將創立大學部,周恩來決定回國學習。臨行前寫下該詩。詩碑正面鐫刻周恩來總理全詩「雨中嵐山」。詩文為廖承志於1978年手書。背後鐫刻着各友好人士、團體的名字、名稱。詩碑是為紀念1978年10月「日中友好條約締結」記念而立。
在日本京都清水寺參觀時,清水寺不但是世界文化遺產,也為中日友誼友好給力過。早在公元六世紀中葉,中華佛教就遠渡日本。清水寺(Kiyomizu-dera)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公元778年,寺院依山而建,而清水寺的三重塔建築氣勢恢弘。清水寺已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而吸引眾多訪客到訪,人潮總是絡繹不絕。
2009年,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千手觀音」特別到清水寺作巡迴演出,為觀眾呈獻一場聽覺與視覺的饗宴。這次演出,在推動中日兩國友好,文化藝術合作方面,深受日本各界好評。時任中國總理温家寶、時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是藝術團「千手觀音」演出的贊助人。清水寺特地在寺內入口處立碑紀念。可見,像清水寺這樣民間團體,也曾為中日人民友好獻力。
中方應多從民間推動與日友好
從以上這些例子,可以感悟在日本民間、商企對中國的友好。至少沒有排斥中華文化。
後疫情時代,邊境開放逐步恢復。推動政治領域的互信,須要長時間,但不一定會有好成效。相反的,中方可以加大力度,在民間團體推動與促進兩地的文化藝術、社團組織、學生交流等互動往來,從而讓兩國人民從中增加文化聯繫、相互了解對方的觀點與想法。既可不遺餘力傳播友誼,也可共同努力促進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
中方應多從民間着手去推動,這相信比起在複雜的政治領域容易得多,也更能看到好成果。兩國民間交流一旦得到鞏固,不會因政治因素的「晴雨天」而改變。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