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宇|簡約公屋重用,料慳公帑百億
簡約公屋除了具體選址所引發的爭議,在政策層面,最受社會關注的便是「入住率」和「成本」的問題。香港新方向早前曾刊登文章,建議政府應採取「先招租,後興建」的方式,根據市民需求興建簡約公屋,以回應社會對「入住率」的擔憂,避免浪費社會資源。而針對「成本」的問題,筆者則建議,政府可以做好提前規劃,將簡約公屋的單位設計為可以直接拆卸重用至未來永久公屋項目。通過這個方式,有可能為整個簡約公屋項目降低過百億的成本。
來稿作者:張欣宇
簡約公屋計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此種方案可以理解為在工廠先行製造完成一個個獨立單位(包括內部裝修和屋宇設備),然後再依托現場建成的房屋框架,直接通過吊運和組裝上述獨立單位的方式,完成簡約公屋建設。
招標時特別規定可重用
在技術上,上述MiC單位完全可以重新利用。筆者曾經和不少工程師以及房屋業界的專家交流,一致認為,只要政府在招標時特別加以規定,並在未來的公營房屋規劃時提前佈局,技術上有條件將簡約公屋單位直接重用在未來同樣採用MiC建造方式的政府房屋項目中(包括永久公屋、公務員宿舍、長者屋、中轉屋以及學生宿舍等等)。
因爲簡約公屋的主要設計標準,原本就和永久性公屋看齊,需要額外考慮的是,目前簡約公屋設計高度爲十餘層,而傳統永久性公屋則普遍超過30層。樓層越高,對整體結構的防風性能要求就越高。但在MiC樓宇中,樓宇框架才承擔主要的抗風功能,而非單個MiC單位;因此,只需在設計時加以考慮,在毋須顯著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簡約公屋的MiC單位同樣不難符合更高層數要求下的抗風要求。
MiC重用料節省成本八成
根據最新的立法會工務小組文件,第一批簡約公屋項目的總成本預算約150億港元,當中和MiC單位建設有關的成本(建築工程以及屋宇裝備工程)總計約佔110億。考慮到將來拆卸運輸成本,内部裝修的折舊以及MiC單位的重新利用所增加的設計成本,根據筆者和其他專業人員的粗略估算,能節省的成本仍可達到八成或以上,仍屬相當可觀。倘若以整個簡約公屋項目計,能夠節省/重用的成本應可超過百億。
由於其簡便快捷、高建造質素、以及安全的特點,MiC建造法已經成爲建造業未來的趨勢。過往房屋署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大多數是混凝土結構,據筆者了解,將來房屋署也傾向使用混凝土MiC作為建造標準,但目前由建築署負責興建的簡約公屋的MiC單位則將採用鋼結構設計。如何能協調兩個部門,在未來實現對MIC的重用,可能是挑戰所在。
但挑戰同樣也是對本屆政府施政魄力的考驗:爲了更高效的利用公帑,爲了節省過百億的公帑,為了讓來自市民的稅收能更被高效的利用,也爲了香港市民的福祉,政府能否打破內部部門隔閡,落實將簡約公屋MiC單位重用至永久公屋項目,正是一衆香港市民翹首以待的。
作者張欣宇是立法會議員、特許土木工程師、香港新方向成員。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