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辯論.靖海侯|香港發展,何以清朗?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01

三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1.1%,年內實質增長2.6%。

同期,美國增長2.4%,加拿大為1%,英國亦為1%。

亞洲四小龍方面,新加坡增長4.1%,韓國為1.5%,臺灣為3.97%。

不快不慢、不慍不火,香港現時經濟表現差強人意。

02

不同於經濟數據的震盪起伏,香港2024年的「國際表現」卻是全面攀高。

10月16日,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發佈《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香港重回世界第一;

9月24日,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佈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6)》報告,香港重回全球三甲;

6月中旬,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佈《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位列全球第五。

年內,世界人才排名上升八位至世界第九,數碼競爭力排名上升三位至世界第七,還有多項國際排名呈現著香港的前進。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秘魯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與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左)握手。(政府新聞處)

03

發展勢能平緩+進步勢頭顯著,正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香港經濟的「疊加態」。

內部有「溫差」。

三季度,香港私人消費投資同比下降1.3%,零售量指數下降8.7%;住宅物業成交量較上一季回落43%,住宅售價下跌5%。而最讓人關注的,就是本財政年底首六個月(截至9月30日),香港財政赤字達2260億港元。

外部有「偏見」。

儘管國際社會對香港發展成就及前進態勢普遍認可,但在不少排名中質疑香港民主法治狀況;美西政客則無視香港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表現及貢獻,頻繁利用黎智英案及香港國安法打壓香港國際聲譽和世界聯通。

轉型發展下的內部陣痛問題交織世界變局下的地緣政治問題,香港經濟發展壓力大、挑戰多,正處爬坡過坎階段。

04

新情況頻現,大形勢複雜,香港在不同維度下具差異的表現讓不少人困惑。

有的四顧茫然。

近幾年,香港傳統優勢國際排名一度下滑,不少人認為已觸及香港根本,對保持金融、航運、貿易三大國際中心地位開始信心不足。怕被超越+預期迷亂下,有的人失去了方向感。

有的手足無措。

經歷暴亂和疫情,香港最貼近民生、最體現繁榮的消費業遭到重挫,「港人北上」深度且持續挑戰香港本地市場,帶來規模化、系統性衝擊。準備不足+調整遲鈍下,有的人產生了無力感。

有的杯弓蛇影。

形勢轉換及挑戰頻發,使人們的敏感性激增、危機感爆棚,對壞消息無限放大而對好消息反應麻木,非好即壞的極端化思維在社會上有一定程度地蔓延。草木皆兵+心理失衡下,有的人沒有了安全感。

內有悲觀論調,外有唱衰聲音,對香港的慣性審美淪為傾向性審醜,香港社會因此多求全責備、多吹毛求疵。而特首李家超在其發表的三份施政報告中,均對此種社會心態作出回應,駁斥、矯正且激勵。

05

現實困難無法回避,未來前景需要光明,矛盾相生相長。在尋求發展突圍上,反作用力激發更大作用力,較之以前,推動香港前進的主軸力量實則更強勁。

中央有更大注力。

一年來,針對香港發展新形勢新需要,中央主要從兩個方面支持香港:一是再釐定方向,指明其要固守香港之本(即三中全會提出的鞏固提升三大國際中心地位),推動香港之變(即反復鼓勵香港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二是再傾注資源,通過調整擴大自由行政策和進一步融通兩地資本市場,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

港府有更實發力。

一年來,新一屆特區政府治理理念更為清晰,施政重點更為聚焦,也通過兩個方面的工作着力開創香港發展新局:一是在點上做文章,通過簡易房、盛事經濟、創科百億資金先導計劃等,以探索求突破發展瓶頸,以開拓求觸動利益藩籬;二是在面上做佈局,通過調整發展路向,向東南亞發展、向中東發展以及利用APEC會議向南美發展,努力擺脫傳統美西路徑依賴,搭建並創造全新發展空間、舞台。

社會有更多協力。

一年來,內部焦灼與外部衝擊深度刺激香港本地求變神經,社會對香港不改革不行的共識空前強烈。一方面,香港各行各業加速被動轉型,固有發展模式在鬆動亦開始被撬動;另一方面,中央有關機構通過召開「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等辦法勉勵各界配合港府施政及改革需要,一個“勁往一處使”的香港正在形成。

11月8日,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主持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新華社)

06

香港社會多元,香港亦有多面性。所以對香港發展的形勢判斷出現分歧,主要還是因為有「幾對問題」沒有破解:

1. 轉型發展階段中的減速與陣痛何以補償?市民何以有獲得感?

2. 改革發展階段中的主軸和主力何以把握?社會何以有推背感?

3. 創新發展階段中的奇點和杠杆何以顯現?香港何以有方位感?

驅除香港社會迷思、悲觀、焦慮的根本之道,還是要讓市民看到前進的真實情景、改革的清晰全景、迭代的可信前景,還是要解決信心問題、路徑問題、方向問題,還是需要強刺激、大手筆、新創造,用關係香港整體未來的標誌性改革創新動作為社會澆灌動能。

看得清才願意相信,看得見才願意奔赴,香港應該拿出更加整體性的改革措施、更有系統性的改革安排、更具氣魄性的改革藍圖,堅定社會的認知,堅實社會的步伐,堅固社會的合力。

07

消除內部「溫差」,改變外部「偏見」,需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但處在非常階段非常變局中,提氣仍是當務之急。

香港可以更大膽些,勇敢吼出一嗓子,用幾項引發各方矚目的舉措展現打造「全新香港」的氣勢,持續刷新世人對香港的傳統印象。

比如,有沒有可能整合升級已有的各行各業發展藍圖,制定形成着眼2047年的改革發展規劃,基於三中全會決定有關香港論述和民族復興大局,出台一份全新的改革發展文件。

比如,有沒有可能針對長期不能突破發展瓶頸的境況,設計形成一套全新的產業政策,用增量發展盤活存量資源,帶動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用「新產業政策」引導社會資源再分配,為打破利益固化藩籬構建有力抓手。

比如,有沒有可能創建未來產業業態研究孵化基地,勇敢進軍世界卡脖子創科領域,利用北部都會區或大嶼山填海造地打造未來產業城,以謀萬世謀一時的辦法開闊香港明天,保持世界領先。

又比如,有沒有可能爭取國家支持,申辦2026年APEC會議主辦地,有沒有可能與SpaceX合作,在香港建設其第二研發或發射基地,等等。

國際認可持續提升,證明香港沒有落後;內部改革蓄勢待發,說明香港不甘人後。

香港要發展,須解決進一步提氣的問題,解決進一步蓄能的問題。

雄雞一唱天下白。

在發展上,香港需要製造出點「動靜」來。這「動靜」,就是她要展現的果敢改革與非凡構思。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靖海侯」是其筆名。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內容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