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反思啟德交通困境的前因後果
來稿作者:歐陽熙
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啟德」一詞被多次提及,以一個已進行多時的區域發展項目而言,實在少見,反映本屆政府予以高度重視。當中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目前頗有進展,共收到30份意向書,土木工程拓展署指目標是在明年為項目招標,在2026年批出合約,2031年落成。
然而,啟德區的交通安排不足,一直飽受非議,尤其住宅林立的「前跑道住宅帶」,遠離地鐵站,變相居民僅可依賴目前城巴提供服務的數條巴士線,但班次疏落、脫班頻繁等投訴不絕於耳,居民早已怨聲載道。居民返工返學時間大排長龍不在話下,加上啟德仍有不少地盤正在開工,工人在港鐵站出口「打蛇餅」等巴士的情景,已成啟德區獨特風景,面對如此龐大需要,城巴作為商業機構,在商言商理應迅速應對,卻遲遲不肯加密班次,服務市民,實在教人費解。
特首李家超落力推動啟德興建智慧集體運輸系統,有助提升區內交通配套,同時發展綠色運輸,固然值得支持,然而,集體運輸系統非首次被考慮,在保持樂觀積極的同時,亦應反思系統推倒重來背後所反映交通政策的敗筆。
多一個大型運輸系統可供選擇,相信沒有哪一區的居民會反對,但為何不會區區都興建,皆因要考慮財務承擔及效益,以及優先次序。上屆林鄭政府在評估啟德當區人口、項目財務承擔和成本效益後,認為在啟德區內推展「多元組合」的連接系統──即以巴士及專線小巴為主,以及發展自動行人道網絡串連啟德前跑道區、九龍灣、牛頭角,觀塘──就已足夠,因此將啟德高架鐵路方案束之高閣。況且若以優先論,啟德已經有地鐵站,如果衡量需求大小,交通情況天天遭網民問候的觀塘,理應先行。
無疑,啟德的交通爭議愈演愈烈,居民的投訴更是絡繹不絕,當區議員亦相當頭痛,城巴作為啟德發展區唯一中標提供專營巴士服務的營辦商,未有積極提供服務以滿足居民數量增加所帶來的需求,導致區內交通配套不足持續為人詬病,加上啟德近年發展迅速,居民數目只多不少,人口持續增加,惟交通配套遠遠追不上需求,運輸當局實應汲取教訓,進行具前瞻性的規劃和布局。
當年政府放棄啟德高架鐵路方案,原因之一就是考慮長遠財務承擔和效益,數年過去,在政府連續兩年錄得千億赤字的今天,情況難道有明顯改善?一間巴士公司服務不到位,卻要居民或社會埋單,合乎情理嗎?話說回頭,即使政府全速推進,啟德智慧集體運輸系統預計最快亦要2031年少落成,難道從今天到落成的七年時間,居民要繼續因單一巴士營辦商的服務不足而繼續受罪?運輸署責無旁貸,短期而言,唯有盡快加入競爭者,發揮「鯰魚效應」,才可以警惕目前單一營辦商,解居民燃眉之急;中長期而言,署方應進一步檢討,在下一次批核新巴士線時,更加謹慎處理,全盤考慮營辦商在其他地區的表現, 別讓啟德事件再重演,方為市民之福。
作者筆名歐陽熙,曾於跨國科企處理及打擊電子商貿詐騙、假新聞及訊息工作,常駐新加坡及香港,現時從事資訊科技公司顧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