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凱.傑語|海島旅遊能否助香港「吸客」?
來稿作者:郭凱傑
在國慶假期之際,其中一個市民的關注點不免落在旅客數目之上。十一黃金周的首五天,內地訪港旅客就已經錄得累計98萬人次入境,較去年上升35%,其中10月1日超過22萬人次,較去年上升三成,可見隨着旅遊業復蘇,香港對旅客依然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不過,在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各出奇謀「吸客」之際,香港的新嘗試卻偏偏不斷觸礁。過去一周,市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都不免提到:到底甚麽是「電離層閃爍」?同一晚上一河之隔的深圳有多達五區進行無人機匯演,讓香港相形見絀,百口難辯。
更本質性的改變,是疫情過後到港的旅客消費模式與以往有了很大分別。旅客留港晚數及人均消費均在過去一年出現下降跡象,去年平均留港時間由第1季的4.9晚持續下降至第4季的3.4晚;過夜客人均消費亦由去年第1季的9,700元持續下降,今年預計只有6,000元左右。轉變與遍佈小紅書的「窮遊」攻略自然有關係,但其反映的現實卻不是旅客沒錢、而是其追求已從購物改爲以旅遊體驗作導向,而香港提供不了能讓他們花錢的體驗!這豈不是一個警號?
要振興旅遊業,香港必須撫心自問:當購物、美食天堂不再,香港對於旅客而言還是甚麽?近月提倡的盛事自然是一條出路,但衆所周知,以舉辦奧運會爲例,鮮有主辦國可以「回本」。位處沿海的香港固然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但我們是否滿足於旅客自備食物到港露營,全程日均消費不到一百元?
在不少沿海城市,如希臘雅典、瑞典斯德哥爾摩等,海島遊都是旅遊業重要的部分。旅客不但能在市中心購物消費,更能到海島上的度假村住宿。島上備有各種餐飲、娛樂、交通設施,方便旅客往來之餘更能享受自然風光。旅客無論是希望騎單車環島、進行各種水上運動、透過手工藝感受當地文化,還是到海上酒吧享受黃昏都能做到,留在當地的時間自然會較長,消費也水漲船高。
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面積覆蓋共261個離島,其豐富的自然生態是發展海島遊的基礎,但需要政府透過公私營合作等方式鼓勵海外酒店/度假村集團承包一個島來進行投資,建設過程中更需要在諸多配合。對於外地投資商而言,如此大成本的投入,以目前政府招標的方式而言,營運風險甚高;試想投入以億元計的成本,幾年後政府卻招標把營運權給予另一個商家,投資豈不是打水漂?故政府必須有詳細、利於營商的規劃,更需同步發展交通、通訊等配套。如果有一天一家大小在中環碼頭能乘一小時的船到位於離島的度假村,相信對於無論港人還是外地遊客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話説回來,香港已經多年沒有積極發展新景點了——上一次有新景點落成已經是西九文化區,再往後怕是要數到迪士尼樂園了!千遍一律的景點當然難以吸引旅客回頭,故全世界都會想方設法建設新景點、或者在現有景點之中加入新元素。以大阪環球影城爲例,影城本身固然存在多年,但可見到哈利波特、超級馬里奧爲題材的園區紛紛落成,除了為旅客帶來新鮮感以外更是透過增值服務增加收入的方式,香港可予以借鑒。
正如中央港澳辦夏寶龍主任所指出,香港應以「無處不旅遊」為理念發展旅遊業;這並不是指要舉辦越多活動、發展越多景點越好,而是應切實審視自身旅遊方面的優勢和資源,持續為全世界旅客帶來驚喜,持續提升東方之珠的吸引力。如果政府能拿出決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上述的願景成爲現實!
作者郭凱傑是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亦是政府諮詢委員、大專講師及顧問、專欄作家。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