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文明之光不容侵蝕——從深圳日本男童遇害案談起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暢

近日,深圳發生了一宗令人震驚的慘案:一名10歲的日本男童在上學途中遭到一名男子持刀刺傷,最終因搶救無效不幸離世。這起發生在深圳的悲劇,瞬間點燃了輿論場,恐懼、憤怒、悲痛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也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思考和討論。

由於當前公開的細節十分有限,我們無法準確判斷行兇者的具體動機。誠然,任何犯罪行為都包含著複雜的成因,可能是個人積怨、精神失常,也可能是社會矛盾的極端體現。按照法庭判案的技術要求,定性犯罪動機需要確鑿的證據支持。而在很多謀殺案件中,動機往往是多元的,既有主要的誘因,也包含一些次要的、潛在的因素。對於這起案件,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認定疑兇是專門針對日本人犯案。這是法庭應當承擔的職責,我們不應也無法替代司法機關的專業判斷。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疑兇選擇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對一名外籍兒童下手,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和衝擊已經真實地擺在我們面前。這不僅是對生命的漠視,也是對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嚴重挑戰。

在面對這樣一場人間悲劇時,我們更應當以冷靜和理性的態度來審視背後的社會問題。或許,行兇者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個人的私怨、社會的不滿、經濟的壓力等多重因素。這些因素如何在他內心積累、發酵,最終導致他選擇以如此極端的方式來發洩?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尋找方法,讓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環境變得更美好。如何汰惡存善,揚善抑惡,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當關注的問題。如何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加強社會心理干預機制建設,完善社會支持體系,倡導理性表達訴求,預防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

此外,任何形式的民族情緒都應當被約束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內。一旦超越了法律的界限,任由情緒氾濫,那就可能滑向民粹主義的深淵,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殺害一個手無寸鐵的孩子,尤其是在孩子母親的眼前實施暴行,這在任何國家、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是不可容忍的罪行。

當我們目睹人類遭受暴行時,反對、聲討乃至抵制和消除這種暴行,是文明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我們不應因為國籍、文化、種族或膚色的不同,而對暴行採取雙重標準。任何生命都應當被尊重,任何罪行都應當被譴責。這是我們作為人類,所應當堅守的底線和原則。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我們理應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和價值觀。唯有如此,才能構建一個和諧共處的國際社會。

回到這起案件,我們期待法律能夠公正、嚴明地對待嫌犯,還受害者及其家屬一個公道。同時,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以此為鑒,加深對社會問題的反思,積極推動社會進步。

願悲劇不再重演,願善良和正義常駐人間。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