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的重要部分
來稿作者:龍子明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特區政府在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官方儀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政府官員出席儀式,向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先烈致敬,並深切哀悼被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李家超隨後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是先烈們的犧牲和奉獻,成就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
李家超說,在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上下一心,奮勇抗禦外敵入侵,展現出無畏精神。正是因為那份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們才能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最終迎來勝利。這場戰爭是我們作為中華兒女不能忘記的歷史。我們需要汲取歷史教訓,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在抗日戰争中,海内外中華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大旗,結成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團結和全民抗戰的局面。香港與全國人民一道成爲抗戰物資轉運的主要通道和宣傳中國人民正義呼聲的重要窗口。英勇的香港人民在抗日戰争中,不畏強暴,奮起鬥争,爲戰勝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上海、華北、華東各主要港口相繼落入敵手之後,香港便成爲中國與歐美各國進行軍火貿易的重要中心。廣州陷落前,充分利用廣九鐵路與粵漢鐵路接軌、新公路開通等便利條件,香港成爲中國抗戰物資的重要轉運站。
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三省,揭開了侵華的序幕。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展開全面抗戰。面對日本侵華,香港憑藉特殊的政治和地緣地位,成為海外物資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以及向海外宣傳抗日救國的大本營。抗日戰爭期間,香港各界一直在人力及物力方面支援內地同胞,見證了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緊密關係。
1937年7月7日,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隨即占領了華北及華東大部分地區。由於中國東部沿海一帶均落入日軍的控制範圍內,所以,廣東省一帶的華南沿岸地區就成爲了中國從外地輸入各種物資的重要補給點。爲切斷這條補給線,日軍遂於1938年10月1日在廣東大亞灣登陸,並迅速攻佔鄰近區域,廣州在10月21日陷落。而部分日軍亦已侵佔駐守於深圳的深圳河北岸,與英軍爲界。
1941年,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數小時後,12月8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日本駐任廣東的第23軍司令長官酒井隆接到了大本營「花開、花開、花開」的絕密電,知悉日本偷襲美軍已經得手,隨即指揮日軍(第23軍第38師團)以工兵及步兵作先遣部隊共五萬多軍隊,迫不及待地從深圳發動了向香港的大舉進攻。
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本軍機轟炸啟德機場,陸軍同時從福田過境進攻錦田平原,香港保衛戰正式展開。參與香港保衛戰的軍人來自不同地方-包括約五千名英軍、約四千名印裔英兵、約二千名加拿大兵及一千多名香港華人英兵,當中包括香港的歐亞混血兒。在香港保衛戰中,盟軍共陣亡2113人,8500人被俘。日軍共陣亡706人,1534人受傷。
談到「三年零八個月」,許多香港人都會想起香港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時被日軍佔領的慘痛歲月。1941年12月2 5日,時任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在日軍的殘暴統治下 , 香港百姓生活苦不堪 言 ,社會陷入一片混亂。不少人加入遊擊隊,港九大隊、東江縱隊遊擊隊、英軍服務團、香港義勇防衞軍等組織相繼發起抗日 衞港行動 。
英軍投降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香港同胞堅持抗戰。中共領導下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將幾支武工隊送入香港,開展敵後遊擊戰。港九大隊前身的這些武工隊和中共地下黨組織曾組織過「秘密大營救」,將約八百名滯留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轉移至大後方,避免其被日軍迫害,其中有何香凝、茅盾、鄒韜奮、夏衍、柳亞子、胡繩、范長江、張友漁、夏衍、梅蘭芳、千家駒、高士其等。
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抵抗的抗日武裝力量。港九大隊是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它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在這戰略要地開展農村遊擊戰、海島遊擊戰、海上游擊戰和城市遊擊戰,有效地幹擾了日軍的戰略部署,亦使駐港日軍和漢奸走狗終日惶恐不安。
據不完全統計,港九大隊斃傷日軍100餘名,斃傷漢奸、偽警及間諜等70餘名,俘虜、受降日偽軍600餘名,炸毀日軍飛機1架;繳獲長短槍支550餘支,機槍60餘挺(包括英軍棄械),炮6門,繳獲敵船至少33艘,擊沉4艘,並繳獲大批彈藥。
港九大隊站在國際反法西斯鬥爭的前哨。東江縱隊共營救國際友人89人,其中大部分是港九大隊及其前身的武工隊營救的。港九大隊與盟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國際軍事情報合作,為保衛香港、打擊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港九大隊還與英美等盟國開展了多方面的國際合作。香港淪陷後,許多盟國人士被關進集中營。從1942年到1944年7月,數批英軍官兵從集中營逃出後,都是在港九大隊的幫助下,才得以平安地抵達中國內地。港九大隊多次營救盟軍飛行員。港九大隊還先後與英軍服務團、美國情報組織合作,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香港方面的情報來源主要依靠港九大隊。大隊情報幹事蔡仲敏測繪地圖,整理各中隊上報的資料上報司令部,轉給盟軍參考。港九大隊的情報工作爲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
香港的抗日文化運動是香港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內容,而抗戰文學成其典型代表。發表在進步刊物《文藝陣地》上的《華威先生》和《差半車麥稭》被譯成多種文字,並在紐約、倫敦和莫斯科等地著名文學刊物上發表。周恩來在武漢與駐華大使面商在香港建立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並派廖承志到港主持工作。廖承志每週主持一次時事漫談,他們交流資訊,分析時局,積極宣傳;戈寶權、夏衍等人發表文章,呼籲全世界文化界團結起來,共同反對法西斯,提議組建國際反法西斯作家同盟;在港的劇人協會演出了的《希特勒的傑作》,極受國際友人的贊揚,引起空前的轟動,我黨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既擴大了國際反法西斯宣傳,又團結了國際反法西斯進步力量。促進了世界進步文化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交彙。
香港抗戰是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同胞在抗戰中表現出來的崇高愛國熱情和強烈的民族情感,是香港抗日救亡運動和香港抗戰的基本動因,它再次證明,全民族的團結和統一是民族解放和振興的根本保證。
作者龍子明是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兼永遠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