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完善關愛隊地區工作3建議
來稿作者:劉健宇
行政長官於《2022年施政報告》宣佈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下稱「關愛隊」),旨在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近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評價關愛隊的表現時指,關愛隊已「超額完成」任務,更會積極研究如何善用政府資源,令關愛隊得到更大支持。「完善地區治理方案」落實後地區治理隊伍既有民政專員領導的公務員團隊,亦有區議員、關愛隊、「三會」成員及民間組織與義工,當局未來可通過開發智能工具、引導「地區關愛基金」等方式,提升地區治理的效能。
開發智能服務平台以便無縫交接
自「關愛隊」成立以來,有不少市民將之與內地網格化小區、居委會互相比較。現時,內地不少城市均實施「網格綜合治理指揮平台」,形成「綜合治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等職能平台。在每一個社區「網格」,當局亦會動員不同企事業單位人員、民警、退休幹部等,定期進入網格參與社區治理與服務,稱為「紅色馬甲進網格」;同時,城市社區網格員亦會透過上門探訪等形式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整理網格居民最迫切的服務需求,形成需求清單,再讓義工隊以「任務制」的形式,滿足居民的需求。
上述提到的措施,與香港關愛隊的性質頗為類似。關愛隊員是以義工的形式運作,其運作也是承辦團體與政府以協議形式合作。令人可惜的是,2024年1月已有1個關愛隊的承辦團體申請退出,可見承辦團體也可能有一天脫離關愛隊行列。當關愛隊「換屆」的時候,應確保關愛隊的服務經驗、社區網絡能夠順利轉移到新的承辦團體。因此,當局實應開發政府的智能工具,除了方便關愛隊營運外,也可確保關愛隊工作所獲得的資料,能夠適當保存。
舉辦而言,關愛隊進行個案工作時,便需要適當地收集居民的生活資料。當局應該開發一套基於政府「智方便」的關愛隊智能工具,一方面保障市民的個人私隱,另一方面便利關愛隊收集市民資料。更重要的是,新工具應可方便關愛隊將個案轉介至有關政府部門,方便不同部門跟進;這套工具亦可開發區議員的專用界面,達到同樣目的。此舉有助地區治理不會因個別團體的離開而有所影響。
引導「地區關愛基金」培養人才
關愛隊面對最大的困難,便是資金問題。根據現行政策,每小隊於兩年資助期的總資助金額約為80至120萬元——從當局資料可見,荃灣一區19隊「關愛隊」,一年至少可獲1520萬資助。雖然外界對於這些經費有所質疑,但其實一個小區一年只有約40至60萬經費,辦1至2個活動便已用畢,實如麥美娟局長所言是「資源不足」。
現時港九新界各區也陸續成立了「各界關愛及發展基金」(下稱「地區關愛基金」),不少在成立時多已籌得千萬善款:東區籌得1865萬元、中西區籌得1000萬元、南區籌得700多萬、深水埗區籌得1600萬、九龍城區籌得1000萬,新界九區更聯合籌得7745萬元,未能盡錄。關愛隊雖然涉及公帑,但其目的並非成立一支政府撥款資助的隊伍,而是希望發揮民間的力量,為市民提供社區服務。「各界關愛及發展基金」的成立,便反映了地區團體有效整合政、商、民三方的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不同「地區關愛基金」有不同的營運方式,例如九龍城區則主要支援各小區關愛隊,計劃書以外的額外服務,或突發的緊急服務,各小區關愛隊可向基金申請,會按項目審批——據悉有些關愛隊打算在屋邨設置自助圖書機,也會關愛隊打算設立託兒服務等。未來,當局應該積極引導不同的「地區關愛基金」,建立良好的企業管治文化及行政效率,除了滿足市民的這些機構的期望外,也可提升地區治理團隊的效能,長遠作為培養參政人才的起點。
評選與重點宣傳說好關愛隊故事
第七屆區議會履新後,香港建立了以「三會」(即地區之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小區關愛隊」為地區治理中的第一線。他們承擔著協助處理小區、分區事務的功能。至於區議員則是有明確履職盡責要求的地區公職人員,而他們有些亦身兼第一線身份——新任區議員中有87%屬「三會」、74%屬「小區關愛隊」成員。
然而,與獲得公帑受薪的區議員不同,雖然關愛隊員身兼多職,但大多數的隊員均屬純義務性質,正如麥局長受訪時指,關愛隊已經超標達到績效指標的要求,更令市民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關愛隊員運用工餘時間服務社區,令人肅然起敬。可惜的是,在關愛隊成立不久香港遇上「500年一遇」的世紀暴雨襲港,媒體特別放大關愛隊「打卡」做騷的社區服務。問題的核心是市民對於關愛隊的定位不明確,以致產生了極高的期望。
因此,未來當局應該通過設立關愛隊的嘉許計劃,讓不同小區關愛隊、關愛隊員提交他們的「好人好事」,競逐全港性及地區性的獎項,藉此達到鼓勵效果;同時,社會亦可通過了解得獎關愛隊的故事,了解關愛隊的運作。另外,當局亦可收集受惠市民的口述故事,讓公眾能夠正確認識關愛隊對市民的實質影響。
作者劉健宇是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理事會委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