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擱置垃圾徵費 重組垃圾回收架構和政策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推遲至8月執行,但大家都知道民間產生廣泛反應負面;政府推敲垃圾徵費基本上會出現更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會引起不同界別對政府的不滿和反彈。從政治角度來說,擱置垃圾徵費是正確的決定,但是不等於要放棄垃圾回收。

垃圾徵費只是把棄置垃圾變成一種收費,而沒有垃圾回收的成份,在整體架構上也沒有把責任放在收集垃圾的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身上。環保署和食環署兩個部門各自為政,一個部門在全港屋苑設900個廚餘回收桶、「綠在區區」共190個公共收集點,另一個部門管理163個垃圾收集站及901個鄉村式垃圾收集站。垃圾站堆滿垃圾,有需要進行垃圾垃圾分類,把能回收的廢物抽起,減少垃圾的堆填量。2023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平均每日11,128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按年32%,即約3,560公噸,較2021年的回收率31%增加1%。反觀台灣,2021年垃圾回收率達57%。南韓的垃圾回收率更達到80%。

這次垃圾徵費背後有政治因素,在民粹形式主義政治壓力下推行。反對派過往的伎倆就是着重口號式的政策不着重執行層面上具體出現的操作問題;若是出現問題,便把責任推到政府身上。反對派只有傳媒造勢沒有進行專業調研,垃圾徵費是垃圾回收其中一招而不是全部;垃圾回收的招式是一套組合權,需要一個統整的模式和系統去做。

若果現在要執行垃圾徵費,在目前香港社會狀態之下對政府威信管治不利,而擱置垃圾徵費並不是等於政府「跪低」。政治上不給人跪低,正正是反對派的政治遊戲。政府要從香港整體長治久安的發展利益出發,宣布擱置垃圾徵費、重組垃圾回收架構才是正道。應該討目前整體與垃圾回收有關的法例,例如《廢物處置條例》、《建築物(垃圾及物料回收房及垃圾槽)規例》、《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等,並進行有關香港垃圾回收再造業的調研,研究如何協助回收四電一腦、廢紙、玻璃容器、廢塑膠的綠色行業。特首應該指令科學園以可負擔的租金為回收業界提供用地,推動本地回收再造業的發展。

地區行政方面,應就18區的情況,發展以地區特色為本的垃圾回收業。新發展區如天水圍、馬鞍山以屋邨為主,油尖旺區以舊樓為主,兩者的垃圾回收生態已有差異,需要因地制宜。甚至應考慮舉辦二手古物市集,為舊物從新創造價值。

首要任務是重組垃圾回收架構,例如環保署和食環署應該合併,綠在區區和廚餘回收桶應該整合在一個政府部門之下,統一指揮。這個工作可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負責。2022年卓副司長曾領導「清潔香港大行動」,重點清理全港600多個衞生黑點。由副司長去負責垃圾回收是合適和合理的。

政府應應成立由卓副司長領導的垃圾回收工作組,並邀請立法會議員直接參與這個工作組,不應該只是讓公務員完全負上責任。立法會議員有主體責任把垃圾徵費相關的法例修訂好,早一點成立工作組,就可以早一點讓政黨代表參與。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進行相關政策研究,把目前分佈在食環署、環保署、漁護署與垃圾相關的條例整合整理,完成一個完整的垃圾回收藍圖,才是正道。

若果垃圾徵費真的在8月實施,後果只可以用「災難級」形容,它製造的擾民程度可以說是難以想像。特首和政府頂層應思考和檢討一下這次垃圾徵費由政策草擬,到立法會討論條例草案,並於2021年三讀通過,中間出了一些什麼問題,以至於會造成今天這個亂象。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說得很好,這是一個激進反對派提出來的不可能完成任務,表面上意願良好,但是實質執行上極度擾民和會破壞政府公信力,所以擱置是正確的。但是擱置垃圾徵費不等於擱置垃圾回收,政府要以政治高姿態表述他們有做好垃圾回收業的決心和意願。

2022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為每日1.51公斤,每日產生都市固體廢物11,128公噸,可為垃圾回收商製造出經濟效益。而且能提升香港這個環保城市的國際形象。市民應齊心合力配合香港政府,協助垃圾回收業做好。擱置垃圾徵費是第一步,之後要集思廣益,政府或與學術機構合作,透過研究、實驗與實踐去建構一個真正有利香港發展的垃圾回收政策和體系。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