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馬英九再度訪陸緩和兩岸緊張關係
來稿作者:楊華勇
相隔一年後,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再度訪問大陸,包括到北京交流,令人關注他會否比上次獲更高層次官員接見。當前兩岸關係緊張,馬英九將此行定位為和平之旅,亦樂見與大陸官方進行接觸,顯然是想充當破冰先鋒,通過與大陸良性互動交流,緩和兩岸緊張關係。
馬英九首日行程,在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時的講話說,兩岸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血脈,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在他任內達成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這些都是兩岸得以攜手向前行的重要關鍵要素,無論外在環境與形勢如何變化,絕對不會改變。馬英九重提反「台獨」,也是被逼到牆角了,退無可退,才奮起反擊。
國民黨兩岸新論述中,完全沒提到國民黨黨綱明列的堅決反對「台獨」,只提出諸如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讓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推動兩岸人權協議等,幾乎都是照搬民進黨訴求的拾人牙慧之舉。難怪島內媒體說,國民黨這一兩岸論述建議案「乍看之下會以為是民進黨的文件」,「對民進黨拿香跟拜的痕跡太明顯了。」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表示,一個政黨若一味考慮選票,不顧政黨理念與中心思想,終將會被掃入歷史。國民黨應對外界詳加說明「九二共識」的核心意義,而不是任由民進黨將其汙名化。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撰文指出,蔡英文不要「九二共識」,國民黨也忙不迭地跟著丟掉了,「這不是民進黨最樂意見到的嗎?」國民黨掉入了民進黨陷阱,把原本自己手中好牌避之唯恐不及地丟掉,「還剩下什麼?」
因此,馬英九再度訪問大陸,不是代表國民黨而來,是糾正國民黨的錯誤而來,是代表臺灣的主流民意而來。馬英九將此行定位為「和平之旅」,他稱願在當前「艱困情況」下,「盡一己之力,傳達臺灣民眾心聲,化解兩岸人民敵意,避免戰爭,謀求和平。」馬英九選擇在賴清德即將就職的敏感時機訪陸,一方面或想充當破冰先鋒,通過與大陸良性互動交流,緩和兩岸緊張關係,向島內展現民族認同及政治互信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意義;另一方面,在民進黨當局突然叫停赴陸旅行團,臺灣海巡部門船隻粗暴追撞大陸漁船致兩名大陸漁民死亡,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時,馬英九或可搭建「溝通平臺」,將島內主流聲音傳出來。
近年,台灣政治人物訪問大陸,主要是由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最高層級也只是見到政協主席王滬寧。因此,馬英九到了北京後,究竟獲哪位領導人接見,遂成了兩岸關係的重要風向標。馬英九願意以執政經驗以及對兩岸和平的使命感,化解兩岸人民敵意,避免戰爭,謀求和平。兩岸情勢因金門翻船事件更為緊張,馬英九出訪帶來和平契機。
隨著台灣大選塵埃落定,民進黨繼續執政,馬英九此行再沒有太多顧慮,定位為和平之旅,並表示「希望能再與老朋友碰面」。雖然沒說明「老朋友」是誰,但令人不禁想起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在新加坡會晤後,曾許下後會有期的諾言,令人憧憬第二次習馬會有望上演。
由於民進黨與大陸欠缺對話管道,促使馬英九興起再訪大陸的心思,既向大陸摸底,也同時可向賴清德放話切勿輕舉妄動,試圖讓兩岸緊張關係緩和,故馬英九此行不但是和平之旅,更是破冰之旅,符合台灣和大陸的利益,也是全世界所樂見。
近年,台灣政治人物訪問大陸,主要是由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最高層級也只是見到政協主席王滬寧。因此,馬英九到了北京後,究竟獲哪位領導人接見,遂成了兩岸關係的重要風向標。假如是由習近平親自接見,凸顯大陸相當重視馬英九和兩岸關係。
民進黨政府過去8年大力推動「去中國化」,如取消遙祭黃帝陵大典,試圖改變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故馬英九去年透過到大陸回鄉祭祖,既盡孝道,也用行動來表明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和美德,並拜謁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來增進台灣學生對中國近代史認識,證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容民進黨透過「去中國化」言論否定。
「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將於5月20日正式就職,而其副手、曾被國台辦兩度點名為「『台獨』頑固分子」的蕭美琴,近日又密訪美國與歐洲若干國家,國台辦痛批「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變著法子搞所謂『外交』突破,服務於『台獨』目的,損害了台灣同胞根本利益」。馬英九在兩岸局勢劍拔弩張之際再度訪問大陸,對兩岸關係來說意義確實不同凡響。
作者楊華勇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