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年輕人不再撐港獨 梁振英大獲全勝?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早前公布關於2047年後香港前途問題的民意調查,支持香港獨立的受訪年輕人大減,香港在經歷過去數年的政治亂象後,似乎漸見「撥亂反正」。但政府不能因為支持港獨數字下降,就覺得年輕人的政治、經濟、民生訴求可以忽視;若然在這問題上處理不當,年輕人的怨氣繼續日積月累,再度爆發衝突只是時間問題。
民調現「黃金交叉」 港獨思潮急速退卻
單就數字而論,社會、特別是年輕人似乎在政治認知上稍為清醒過來。根據調查,15到24歲的受訪者中,支持香港獨立的比率只有14.8%,反對比率則高達43%。在去年的同類調查中,同年齡組別的支持率高達39.2%,反對比率則只有26%。兩年的支持與反對的數據,幾乎形成「黃金交叉」。難道,這就是一直將「反港獨」掛在嘴邊的特首梁振英的勝利?
經歷了自雨傘運動以來,包括「獨派」梁天琦在新界東普選高票落敗、「宣誓風波」引發釋法等政治爭議,不少年輕人開始意識到,以「港獨」回應政府施政不足與北京政治安排,未必是對香港前途的最好辦法,加上在連番動盪過後,獨派團體也分崩離析、互相攻訐,一些政治上最為「熱血」的青少年,看清這些「獨派」組織的面目、見識到「獨派」政客的幼稚愚昧後,也冷靜了下來。
港獨成因複雜 根本問題仍未解決
然而,當年輕人也較為清醒了,但政府呢?眾所周知,港獨成因複雜,但其中最大的兩個問題,一是對政治制度發展不果的失望,二是深層次經濟矛盾。這兩者都不是可以由青少年或社會大眾解決的問題,主動權還在執政的香港政府。
首先,港府應積極聽取青少年對政治制度發展的看法。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近來透露,會為青年人提供更多議政、論政、參政機會,包括在中央政策組改革後公開招聘20至30位青少年。廣開言路之餘,政府也需要把青少年值得參考的建議實踐在具體政策之上。其中有些工作難免是相對艱鉅的,特別是按基本法相關安排推動落實雙普選的挑戰。但只有具體地讓青少年感受到政策轉變,肯定政府在公共事務上能做到公平、公開、公正,才可能避免激於義憤的青少年人再強烈回應對施政的不滿。
年輕人盼「安居樂業」 政治矛盾待調和
其次,就深層次經濟矛盾方面,林鄭月娥政府更是任重道遠。現時不論在「安居」,還是「樂業」,青少年都看不到前景。經濟矛盾與政治矛盾往往是一體兩面,互為影響。要妥善調和政治矛盾,就必須由經濟、民生角度着手,讓青少年人見到階級上流的可能性。這些都已是輿論老調,如何透過定立更完備的產業與教育政策,令口號式的政治主張付諸實踐,也是新一任政府必須回應的課題。
政府要細心聆聽青年聲音,亦要理解反叛是青少年與生俱來的性格,雖然他們的不平則鳴,往往是反映着最為真誠的感受,但這種感受,有時會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流於情緒化地表達,例如主張香港獨立、民族自決,就是因為不滿現狀,而作出不顧現實的情緒化訴求。
具體而言,政府在汲納青少年進入體制、聆聽他們意見的時候,更要以青少年聽得進耳的方法,對他們曉以利害,並展現為政者應有的魄力,是其是、非其非。這問題如何拿捏,關係到香港能否避免另一場撕裂社會的政治運動,不可輕視,這正正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