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真.國產航母下水 睇得更要打得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有傳中國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航母001A即將下水,更有指此艦將命名為「山東艦」,不少國人為之歡呼喝彩。無可否認,中國能自製航母,是軍事科技的大躍進。然而,中國的航母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仍有多個技術難關有待突破,實戰能力更尚待驗證。

國產航母或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網絡圖片)

常規動力、滑跳升降 國產航母兩個硬傷

雖然解放軍已經擁有一艘航母「遼寧艦」,但「山東艦」下水對中國的航母發展極具意義,因為相比「遼寧艦」是由前蘇聯的「瓦良格號」改裝而成,「山東艦」則是自行生產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反映中國已經掌握航空母艦這種複雜武器平台的製造能力。雖然如此,中國的航母發展,可以說尚在起步的階段。

須知國產航母仍存在不少缺點,先說將落成的國產航母001A仍以常規動力驅動,大大影響持航能力。現時美國的航母早已全面採用核動力,例如核動力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其核反應堆只要添加一次燃料,即可以服役十多年。反之,常規動力的航母在服役期間不時需要添加油料,由於航母加油時需要減慢航行速度,有機會被敵人伺機進襲,就像在2000年,美國的常規動力驅動航母小鷹號在加油期間,便曾被俄羅斯戰鬥機突破防線,越過航母戰鬥群,令美國軍方甚為尷尬。而作為美軍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的小鷹號,更已在2009年退役。

小鷹號在服役期間加油(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除此之外,現時001A航空母艦,仍以滑跳式升降,而非以直通甲板、彈射系統升降,這除了令戰鬥機升降的機動性降低外,由於滑跳升降系統依賴戰機的自身動力起飛,令戰機的載油、載彈量減少,大大削弱戰鬥力。根據台灣海軍中校孫亦韜於《海軍學術雙月刊》發表的文章,滑跳甲板起飛重量為20噸,現為美國航母使用的蒸氣彈射器起飛重量則約30噸,意味在美軍航母升降的戰機,可搭載更大量的燃油與彈藥。而滑跳甲板每起降一次的周期亦需120秒,比起蒸氣彈射的60秒慢一倍,大大減低戰鬥機的機動性。故此,現時國產航母的作戰能力比起他國,仍有不及。

延伸閱讀:全球七大在建航母戰力比較 中國國產航母實力幾何?

美國的企業號(左上)與法國的戴高樂號並排航行。(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數量不足難作輪替 削弱作戰能力

兼之,就算國產航母在本年落成,中國仍只有兩艘航母,距離提供穩定的作戰能力,尚有一段距離。因為一般而言,航母須進行輪替,就是訓練、服役、維修三環。

先說訓練,由於在航母起降與陸地起降的方式大大不同,飛行員必須經過更嚴格的訓練,才能於航母服役,有專家指美國的艦載飛行員,需經歷十年訓練,累積豐富的艦載機飛行時數,故組成成熟的航母戰鬥群,必須騰出航母供飛行員訓練。

此外,航母在服役一段日子後,需要花上數年檢驗、維修,就像法國的戴高樂號,在2001年開始服役後,在本年二月,便需要進行維修,預計需時十八個月。所以,有論者指出,要保持最基本的航母戰鬥力,應該至少要擁有三艘航母,一艘作訓練、一艘檢修、另一艘執勤,而現時中國只有兩艘航母,尚有進步空間。

國產航母001A圖輯

+1
鄭州艦(151)。(圖片來源:鐵血網)

欠缺實戰經驗 中華神盾尚待考驗

與此同時,航母群需要導彈攔截系統作防守,不然,航母容易成為一個海上活靶,被導彈擊中而失去作戰能力。現時,有「中華神盾」之稱的國產驅逐艦,雖然已修補種種缺陷,例如其安裝了新型雷達,加強了信息化和電子對抗能力,然而,不少論者對於中華神盾的作戰力仍存疑問,央視就曾報道在2014年訓練期間,屬「中華神盾」系列的鄭州艦的防水門被海浪沖開,要用人手、木樁關上艙門,這事件雖然未必與中華神盾的作戰能力有絕對關係,但由此觀之,中國海軍尚需從更多的演練以至更長時間的執勤中汲取經驗,以發揮新式軍艦的最大戰力。

國人亦不能忘記歷史教訓,晚清的北洋艦隊的實力在當時亦號稱世界前列、配備精良,然而,在甲午戰爭中,卻是不堪一擊、一敗塗地。故現時中國縱有自製航母,還需虛懷若谷,客觀審視軍備的不足,才能逐步提升軍事實力,成為名實相符、能「能打勝仗」的軍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