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制訂中長期社福發展策略 緩解跨代貧窮問題
在新一屆政府上場後,特首宣佈成立「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並已經召開了首次會議,希望可以解決跨代貧窮的問題,但綜觀歷屆政府在這個議題上所作的努力,要有效緩解民生憂難,在社福發展策略上還需要更多的規劃。
來稿作者:張樂芹
在7月中旬的時候,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就在其社會服務峰會上,發佈更新版的「社會服務領域策略重點」(Social Service Sector Strategic Thrusts,簡稱4ST),以四大策略和設立基金鼓勵社福機構著眼未來,並以個人為本,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受益。
當中包括:
(一)賦予個人、家庭和社區權力並使其融入其中
(二)有效和有影響的社會目的實體
(三)關愛、協作和有影響的社會服務生態環境
(四)著眼未來的社會服務部門
放眼香港,跨代貧窮、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問題日趨嚴重,疫情爆發下猶如雪上加霜。面對當前困局,本港社福界亦可參考上述策略,並就以下三大方向發展。
賦權自助、伙伴合作
首要方向為賦權和以人為本,社福機構可賦予弱勢社群權力並為他們提供選擇,同時,我們亦不一定需要只著眼於受惠人本身,反而可以思考措施背後的影響。例如惜食堂於多區提供全港首創以自助提取機方式的「 自在食 」速凍餐自助提取機服務,紓緩疫情下市民的經濟壓力之餘,彈性的取餐時間亦適合不同作息時間的人士,有助提升家庭的狀況,家庭狀況鬆動了,對於基層學生的壓力也相對減少。
其次,本港可以在不同部門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可持續的伙伴關係,以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建立關愛和具影響力的社福界生態環境。大型機構可集合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建立長期伙伴關係,結合各種專業知識和觀點改善社區。如「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讓教師及社工可藉此拓展他們的知識領域及創新能力,建立專業學習社群以凝聚及展現專業力量,持續推動教育界及社福界的發展,以迎接未來挑戰。
社福界也可讓不同團體和機構緊密合作以解決社會挑戰和打造全面的支援網絡。例如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就由醫護行者及香港明愛合辦,造就有利劏房社群健康的社會環境,改善有關家庭的狀況。
人口老化要長遠規劃
另外,香港的社福界亦可推行前瞻性的長遠規劃發展,為科技、人口和經濟變化等未來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挑戰作應對準備。例如本港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下降等社會問題,醫療和安老服務需求將大幅增加。有見及此,有關當局在善用樂齡科技的同時,亦可以從教育著手,推動有關人才培訓,為行業吸納新血之餘,亦可以讓年輕人可以投身相關產業,獲得經濟回報。
緩解民生憂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取得成果,需要長期的努力,在香港回歸25年之際,也許也是一個好的時間,讓我們思考更多中長期社福規劃。
作者張樂芹畢業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是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執行總監。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