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從習近平七一講話看香港未來發展的含意
理解領導人的講話,從而找出未來政策的端倪,這是中國香港從政者應學懂的基本學問。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港出席香港回歸25週年大會,期間發表重要講話。與5年前有所不同,今次的講話除了再次提了一國兩制之外,也出了「四個必須」及「四個希望」的方針,為香港發展指引方向。
來稿作者:張美雄
這「四個必須」分別是:必須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在我而言,四個必須的意義是指不論特區政府、政界人士以至普羅大眾,須上下一心堅守「一國兩制」「中央全面管治」「愛國者治港」的既定方針,才能繼續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事實上,以上四個必須是中央一貫對香港的說法,不論在國安法、或者是完善選舉制度實施時也有說明,因此並不意外,也是港府及從政者的基本條件。反而,習主席「四個希望」,香港的從政者應更須份外留意,更需要深入學習。
「四個希望」分別是:著力提高治理水準、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住房短中期規劃少 收回土地竟猶豫
我雖為一個青年的從政者,但與此同時也是一位累積了若干地區經驗的區議員,過往也曾被社會定義為建設光譜內的溫和派。今天嘗試憑我個人的德薄能鮮之見的去理解習主席四個希望的含義:
「著力提高治理水準」:新一屆特區政府已經上任,香港亦踏入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年代。對習主席來說,愛國者治港是基本標準,但從政者亦須具備德才兼備的賢能,以及敢於改進的作風。事實上,過往特區政府在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上時被質疑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如住房需求上,在短中期計劃很少著墨,甚至在收回土地條例上猶豫,難解燃眉之急。因此,習主席的講話中第一個希望就是要提高治理水準,只有治理水準提高,才能改變過往部分港府官員的一些固有思維及公務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方式。
「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當治理水準提高後,就要切實排解深層次的民生問題。除了上述的房屋問題外,貧富懸殊、青年發展也是香港民生的老大議題。以青年議題為例,上一屆特區政府班子已多次表示與青年同行,更要推行「三業三政」的工作,惟政策卻被指「公式化」,以為成立委員會/小組就等於處理了問題。就如2017年成立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名額本身已非常有限,當中更有為數不少的委任成員被嘲諷是「不青年的權貴」、「富二代」,卻難以真正接觸到基層及普羅大眾的年輕一代。事實上,如果青年政策做得好,培育到青年的正向思維,也許一些社會動盪是能夠避免的。
習主席是次的發言,深明香港年青人才是社會的未來,他形容「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可見他不單關愛青年,言詞也很貼地。新一屆特區政府改組民政事務局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將制訂和推動更全面的青年政策,針對性為國家及香港建設培養新血,以及加強中港青年的交流,本人除了期待,亦希望新政府能遵從習主席的發言,能「切實」、「貼地」排解民生憂難。
發展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金鑰匙
「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習主席在這一個希望上,重點是如何理解香港的「動能」。香港與內地各城市的分別之處,不是在於生產總值、或城市的規模,而是獨特「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不單背靠祖國,也面向世界,受惠於內地和國際的橋樑,是香港持續發展的動能來源。
因此,當我們理解到香港的「動能」後,便要珍而惜之,更要持續增強發展,不能故步自封,以發展作金鑰匙去解決民生問題。因此,香港未來不單應與大灣區及國家「十四五」的發展格局接軌,也應繼續拓展香港的經貿網絡,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確定香港對國家發展大局的特殊地方。
「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當前三個希望實踐後,為香港社會帶來厚植基礎,我們就能進一步地維護和諧穩定。香港這個家,絕對需要以和為貴、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能穩健發展。今天,香港已進入穩定及充滿機遇的新時代,不能重回當年政治上永無終止的爭吵不休,拖累香港的發展。最近,張學友就七一感言片段發表評論,卻被有心人士亂扣帽子,憑空製造事端、加劇戾氣。幸好歌神學友最後得到北京日報平反,講公道話,否則無意義的爭論將沒完沒了。正如《北京日報》所說,當今仍有人以「正能量」之名行「高級黑」之實,我們必須防備有些人為爭取政治本錢搞極化,炒作撕裂對立。在今天人心安穩的日子,香港須集中經濟發展、排解民生困難,絕不能走回頭路。
作者張美雄是西貢區議員及民生圓桌召集人。現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為何國家主席習近平要帶出「四個希望」?從主席七一宣言看香港未來發展的含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