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將患者的健康與幸福作為首要顧念
本港周四(3月3日)再增5.6萬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以及144名患者離世。面對排山倒海的確診個案,公立醫院急症室候診大堂內盡是等候的病人。即使醫院內的走廊、茶水間、休息室早已改成為「病房」,擺滿了病床,不少病人仍未獲安置而要席地而睡。不少醫護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筋竭力疲,仍只能繼續默默地盡一分力量做下去。
另一邊廂,享受政府政策優惠、至今仍有不少空置病床的私家醫院卻因為病人檢測呈陽性,而把病人轉介公立醫院跟進治理。據報至少60名患者因此已被轉送公立醫院,令公院負擔更為沉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周三(2日)忍不住批評,私家醫院在這個時候的做法是「不道德(morally wrong)」、「對不起市民」,質疑同樣有能力的私家醫院為何不可以協助接收輕症患者。
為醫初心 患者為首
面對批評,私家醫院或者以欠缺合適的隔離設施為理由,指出接收新冠確診病人存在實際困難。然而,目前至少九間私院具有隔離或負壓病房,而事實上不少公立醫院的隔離或負壓病房也只是由普通病房改裝而成。如果說私家醫院並無能力,倒不如說私家醫院有其他因素,令他們未有克服困難?早前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與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商討時,亦曾表示私家醫院一旦員工因接觸新冠患者而須隔離或強檢,將會嚴重影響醫院運作,因此寧願協助醫管局接收非新冠患者。
當前全社會都正在動員抗疫,尤其是公立醫院嚴重超出負荷,私家醫院能否也付出更多?如果因為怕接收到病患而令醫院運作不便,把病人拒諸於門外,這又是否符合當日《日內瓦宣言》中的「我將患者的健康與幸福作為我的首要顧念」誓辭?
兩種醫院 兩個香港
眼下的這一場大疫症不但折射了香港公營醫療體系是何等脆弱,兩種醫療體系更暴露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香港。其中一個在疫症肆虐下,仍然可以獨善其身,運作不受影響,另一個卻已經崩潰不堪,大量醫護染疫。
更令人無奈地是,不少私家醫院享受政府以優惠地價批出土地,並根據《稅務條例》而獲得豁免繳稅,目的其實是在公營醫療以外另闢私人服務的市場,冀望減輕公帑支援的醫療體系壓力。政府應該要求私家醫院呈報空置病床數目,由專家即時評估多少可以轉為隔離病床,增加私家醫院共同抗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