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中醫參與抗疫 摒棄醫學霸權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在全民抗疫的大方向中,提出醫療霸權的問題,本身就有極大「政治不正確」風險,但正因這是大眾關注的議題,才更需要提出。

其實已有不少專家、同道都提出過中醫抗疫。其中教育大學社會學教授趙永佳等指出「中醫參與的空間卻比當年(2003年沙士)還不如」(註1),前醫管局總裁黃譚智媛批評西醫對中醫仍有不少誤解,港府官員的政務官思維難有變通(註2)。訴求一直都在,但無論是政府或其委任的專家們都對這些訴求從未回應,置若罔聞,背後深層次原因似乎並未被揭示出來。

來稿作者:陳文瀚

中醫抗疫的基本原理

中醫和西醫有著本質上不同,而其不同觀點才是價值所在。就以抗疫為例,中醫從來不只求殺死病原體,更重視改善身體機能,萬一虛弱者受感染,自古也有「扶正驅邪」,治療「虛人外感」的方法;另中醫治療外感,正氣充足下必重視「邪有出路」,不會貿然退熱降溫,相信不少人都試過一身汗或排便後感冒症狀大為減退(當然藥廠沒有動機做這類研究),然後西醫會說民間智慧很不科學;還有,中醫治療傳染病,對季節環境等因素尤為注重,不會寄望特效藥和通用方。人體就像堡壘,對付入侵者的原則基本一致,作一些演習當然有用,但若果本身已有內部問題,又或者高度忙碌,而敵人又是普遍而多變,那演習就不是最好的選擇了。中醫更傾向內部強大而有實戰經驗的保安系統,多於不斷進行過多的演習。

中醫看似原始,但以簡馭繁未必無用。我們「追女仔」毋須考慮如何增加對方多巴胺、內啡肽;也不會只因為曼城數據分析佔優,就斷言利物浦一定踢不過;也不必專家硬把老鼠在人工低溫下感染病毒量高,來告知我們冬天要多穿衣服。中醫重視比類和依從大自然的規則,不會只從單一細微角度出發,尤其是在多因複雜事情上。

中醫抗疫的臨床實証

當然,有理論也要看臨床實際功效。2020年武漢市中醫醫院治療新冠重症病人,發現中藥早期干預能明顯減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由52.9%減至18.2%(註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發現,加用中藥比起單用西藥能讓重症新冠患者轉危殆的機會率,由24.37%減到3.68%(註4);對方艙醫院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單純用中成藥及協定方,比起抗病毒藥也能更有效防止病情加重,轉重症率減低2-6倍(註5);就是台灣地區,亦有用中藥治療新冠重症的研究和及正面結果(註6)。

以上的臨床証據,西醫專家必然認為中國論文科學性低,不值一看。然而,難道西醫又真的很科學?西醫所謂科學,其實就是在單一干預、單一指標下的評價方式,但現實卻不完全一致。譬如說疫苗有效性不似預期,由打2針,到第3針、第4針;由7成接種率達至群體免疫,然後是8成、9 成,甚至超100%都不能;由防感染、防傳播變成防死亡、防重症。注射疫苗能否減低病毒量及傳染力(註7)、瑞德西韋是否有效(註8、9)(世衛不建議但香港仍在用),西醫的「科學」研究都有不同結論。當大部份人被強制接受西醫防治,真實對照自然不復存在。西醫現時的運作模式,就是靠藥廠精心設計的研究獲得或然率,若患者用了沒效,只能說是概率下的不幸。在現實中接受了天價檢查、藥物和手術後無效的個案,亦非少見。

那為甚麼西醫和中醫同樣的「不科學」時,香港政府卻仍是只採用西醫作為抗疫手段?就算確診人數每天急升,年長患者餐風露宿、私家醫生拒絕協助(註10)、專家只建議服沒有臨床實証的必理痛(卻又雙重標準胡亂評價中藥)(註11)的情況下,政府及食衛局仍對中醫不屑一顧,投閒置散?

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

西醫專家經常提出疫情令「醫療體系崩潰」,但我們應先問問,為何香港醫療體系這麼脆弱?香港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疫情顯露「私家收費高」、「公私營醫療體系分割」、「只重治療不重預防」的弊病(註12)。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佘雲楚教授亦指出(政府醫療機構)決策者長期由醫生佔據,「都是讀同一本書,不會聽其他聲音」;對其他醫療專職的打壓行為,剝奪病人選擇,亦為社會帶來沉重隱性成本,使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於醫院服務; 醫藥分家等一些理應惠及社會大眾的改革措施,也因為醫學界反對而告吹。西醫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專業,「背後因為他能掌握到權力。」(註13)此段訪問內容,其實已道破當下香港醫療制度問題。

佘雲楚教授等人的《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一書,更深入剖析了醫學霸權形成的來龍去脈。「港英政府長期奉行所謂的不干預政策……放任地讓既得利益集團為所欲為地尋找或製造利潤的機會……不少港人更因為對祖國制度的不信任,而更加支持維護本港的專業制度和文化……(西醫)利用了港人對政府的不信任而企圖鞏固醫學界的既得利益。」「香港醫學界……在利用人民的恐懼情緒時……以維護醫學界利益為依歸」,「製造持續人手不足的情況,令醫療通脹問題不斷惡化」。書中更直言西醫對抗療法「令挑戰資本主義制度的可能性減至最低」。

至於具體操作,西醫透過「統屬」、「限制」、「排拒」、「吸納」手段來鞏固自己的醫療霸權。譬如說政府及醫管局常用手段,就是透過委任全盤擁抱西醫的中醫做中醫專家顧問,用以推動其對西醫友善的中醫政策。香港及醫管局現時所謂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其本質是西醫放棄或不想要的病人、病種才丟給中醫;至於其他病人,中醫連碰都不要想。另一個例子是政策出台前提過會加入中醫服務的地區康健中心,卻成了「白色巨塔」延續、「退休資深醫生俱樂部」(註14),頂多讓中醫貼貼天灸保健。西醫讓中醫陷入了「要先提出証據才可開展中醫服務,但沒有普及中醫服務卻難以提出証據」的死循環。G6PD缺乏症(蠶豆症)、肝腎功能差不能服中藥、高血壓或癌症不能針灸等西醫魔咒,比比例是。

或許普羅大眾不必深究中西醫資源經費分配、醫療數據取閱權限、媒體及廣告話語權等高深問題,僅是在疫情期間每次探討水渠設計或通風設備問題時,微生物學教授都被委以重任,就能感受到香港的西醫霸權並非無中生有。

改革醫療制度才是治本之法

從高接種率的英國及日本最近新冠單日死亡人數再創新高(註15、16)可知,就算接種聲稱中和抗體最高的mRNA疫苗,其實也不能遏止疫情(當然也可以像英國採取躺平態度);反觀新加坡的死亡數字偏低(註17),按今年1月下旬數據,就算是未完成接種疫苗的民眾,每年每10萬名人口中只約26人死亡(註18,已反映omicron的高傳染性及不打疫苗人士健康壯況較差,而香港2020年死於肺炎及心臟病的相關數字分別是每10萬人125.2及87.7人(註19))。而且,新加坡自去年5月「與病毒共存」後,20歲以下患者(包括無接種疫苗者)更是零死亡。可見,接種疫苗絕非對抗疫情的唯一手段,實情是香港的醫療體系有強化及進步的空間和必要。正如有學者提出,「如果香港政府未能加強自身的醫療系統防禦能力,變種病毒再出現時,手足無措的戲碼只會再次上演。」(註20)

更甚者,新冠疫情其實絕非「感染死亡率」這麼簡單。2020年在新冠疫情不嚴重下,香港總體粗死亡率竟然也飆升到6.8(每千人)(註21),長者的粗死亡率更為明顯(註22),2021年的可以預料會再創新高(中國內地2021的粗死亡率也大幅上升至每千人7.18)(註23、24)。這些新增的死亡數字,以及各種防疫措施下所導致的兒童免疫力下降(註25)(對不同病原體無法只靠疫苗解決)、兒童身心發展、抑鬱症、癌症、近視、肥胖、心腦血管等健康問題,都不是呼吸科及微生物專家需要關心的事,卻同樣加劇醫療負擔,同樣關乎人命。因此,整個醫療系統需要作出大幅度改革和提升,尤其是中醫的參與,這樣才是真正的「反客為主」,「建立韌性」。樂見最近立法會通過《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案,但內容只是方向性建議,並無具體建議和數字,相信食衛局最後必然又含糊帶過,避重就輕。雖然香港政府經常強調創新,但醫療體系改革卻難有寸進。

因此,筆者大膽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政府應在各個抗疫委員會中加入中醫代表(非被統屬)以及社會學者;第二,食衛局及醫管局高層身體力行採用中醫方法防治新冠;第三,馬上推出中醫醫療券(每年每名市民$500,長者$1000),並強制所有市民若有感冒症狀無論確診新冠與否,必須求診中醫(除非獲中醫師証明不適合接受中醫診治),以減低轉成重症及死亡的機會;第四,取消所有公立醫院病人接受中醫診治的行政障礙,包括非輕症新冠病人,讓住院病人能輕鬆自由選擇任何醫療服務;第五,馬上加快拖延已久的中西病歷互通,開放資訊查閱權;第六,長遠將中醫正式統入獨立於西醫體系外的公營醫療服務,對中醫撥款至少要佔醫療開支10%(現在是1%不到)。這樣中醫才能稍為公平地和西醫競爭。

當然香港中醫界亦需要自強,不能一味搞世界性中醫論壇或無臨床意義的研究,又或把資源用於製造學歷泛濫。如果中醫不能建基於龐大的基層臨床實效,不能建立具說服力的人才及療效評價機制,也只會落得如中國男足或中國武術的下場,西醫霸權也只得永續。

香港應何去何從

由於內地幅員遼闊,人口氣候跨度大,並奉行中西醫結合路線,基層傳統中醫的普及程度反而不及香港,較難彰顯中醫的實際功效。反觀香港擁有龐大的基層中醫團隊,較統一的電子病歷系統,正正能夠彌補國家在這方面的不足。事實上,國家也不可能永遠關閉國門,香港在追求動態清零的同時,未嘗不可借今次危機,為國家提供最新中西醫協作治療的臨床數據作參考。既然民主制度不是只有一種,審美角度不應該只有西方一套,為何醫學制度要完全由西方思維來定義?

近幾年來香港人實在活得太苦,由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由投訴不封關到投訴封得太嚴,由懷疑安心出行盜取私隱到認為政府追踪能力太廢…亦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變成了只能依賴國家、坐食山崩的「二世祖」,只懂高叫廉價愛國口號。香港人應該覺悟,在國家利益的大前提下,利用香港的特有地位向國際推廣中國價值,才是香港唯一出路。《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所屬的「香港經驗叢書」序中提到「香港社會內部始終存在着不易化解的深層次矛盾……重新找回香港社會對自身前途和命運的信念與信心,並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是擺在香港社會各界面前的嚴峻課題」正是此意。

必須強調本文並非針對個別人士,亦無意抹殺醫護人員在抗疫期間付出的巨大努力,但香港確實存在著醫學霸權這巨大意識形態,有必要對此作出反思。衷心希望政府專家及決策者們,充份考慮以上建議,也讓一些因醫學理由無法承受西醫西藥的市民,能有多一個選擇及多一重保障。祝願中醫西醫能在這關鍵時期,一同齊心抗疫,讓香港盡早走出難關。

作者陳文瀚是註冊中醫師。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

註1︰https://bit.ly/34hag23
註2︰https://bit.ly/36jCCcH
註3 ︰https://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5053767
註4 ︰https://xb.bucm.edu.cn/CN/abstract/abstract11453.shtml
註5︰https://bit.ly/3GZSKNh
註6︰https://www.nricm.edu.tw/p/404-1000-6387.php?Lang=zh-tw
註7︰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648-4/fulltext
註8︰https://bit.ly/3LAZkNw
註9︰https://www.cochranelibrary.com/cdsr/doi/10.1002/14651858.CD014962/full/zh-hant
註10︰https://bit.ly/34QygJF
註11︰https://bit.ly/33AvnvS
註12︰https://hkcs.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csvoice/csvoice-2020-summer-p18.pdf
註13︰https://bit.ly/3uYEp0V
註14︰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7496
註15︰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9477-20220119.htm
註16︰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2/17/AP620d9439e4b036dce993b8b3.html
註17︰https://bit.ly/3IfDXiL
註18︰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註19︰https://www.chp.gov.hk/tc/statistics/data/10/27/117.html
註20︰https://bit.ly/3LG3MKQ
註21︰https://www.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3
註22︰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31/20210131_114540_458.html
註23︰https://news.cctv.com/2022/01/17/ARTIurqSgQPHzFJLQhdEuPog220117.shtml
註24︰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註25︰https://bit.ly/3JOGV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