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曹景行|于品海
曹景行先生是一位極具中國知識分子風采的新聞人。他寬容待人,常帶着笑容,總是在不斷地思考,無論是對大小事的判斷,都會從人的價值出發,看待世間事物不帶有偏見,一定是從別人的視角反覆掂量,堅持原則,文筆犀利流暢,有時候還會幽默一下。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極爲尊敬的同行。他在今日(2月11日)凌晨去世了。
還記得我們一起報道鄧小平去世的消息時,那是半夜,稿子早已經準備好,卻因爲缺乏視頻,我要求他即刻坐到主播台上,對鄧小平的過去做評論。那是他第一次透過大氣電波跟觀衆面對面說話,非常不習慣。但經過這一次之後,他後來成爲了鳳凰衛視著名電視評論員,有不少粉絲,名氣也大了,這種偶然並不是人生中經常會遇到的。
深懂香港的筆桿子
他是一個筆桿子,電視評論應該說是副業。當時《明報》買下了《亞洲週刊》,需要將這一份代表美國文化視角看亞洲的雜誌改頭換面,我請了他做主筆。這是很正確的决定,我至今都深切懷念當時的《亞洲週刊》。一段時間之後,我對《明報》的主筆非常不滿,但因爲這是查良鏞先生安排的人事,一直不方便調整。《明報》後來在鄧小平先生90大壽時要發表社論,我稍有顧慮,在臨排版前要求當時的總編輯董橋先生將預備好的稿件給我審閱,看了之後,決定將評價全部改寫。也因爲這樣,我調整了徐東濱先生寫中國和香港相關的社論,安排了曹景行來替代,後來他直接成爲了《明報》的主筆。這算是我第一次調整《明報》的編輯工作。
在那個時代用一位內地人負責《明報》的社論,難處可想而知。其實,到今天,偏見依然沒有消除。曹景行那時雖然也多有顧慮,但由於他待人接物非常誠懇,而且真材實料,知識淵博,很能夠和其他同事溝通,大家對他非常敬重,沒有出現多少問題。作爲一個內地人,他對香港議題的拿捏很精準,而且懂得用香港人明白的語氣來評論中國事務,讓這一次安排變得成功。
引領變化的新聞人
我還記得多年之後跟曹景行聊天,他當時好像還在清華大學兼職教書,我批評他在電視上的表現太過煽情,有損他的形象。他倒過來教訓我說,電視是大眾媒介,要有人看,不能夠端着,要懂得溝通。他還批評我太過嚴肅,笑言怪不得我經營的電視新聞頻道失敗告終。曹景行不是第一個如此批評我的人,看來我的毛病確實不小。我在辦《香港01》的時候經常想到這種批評。
香港變了,中國也變了,世界變得更多。新聞人必須走在時代前面,我們必須引領變化,或者至少知道變化的到來,否則必然失敗。曹景行是引領變化的人,就算是一時落後了,也會努力跟上,這種毅力是可敬的,這就是跟他一起工作的樂趣。
他的離去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過去。時代的更迭是進步,就算這樣,少了這樣的一個人,世界還是有所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