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關注「債務陷阱」是發展話語權之爭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日前,七國集團(G7)外長與發展部長會議於英國利物浦展開。會議前夕,輪任主席國英國外相卓慧思(Liz Truss)表明希望建立「促進自由、民主和企業發展的全球自由網絡」,並首次邀請東盟國家成員出席。外界預料七大工業國除了將討論到全球疫情的問題外,其中一個焦點將會討論到中國近年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基建投資活動以及應對方案。

而一如外界所料,會議結束後七國集團發表聯合聲明,關注中國的「強制性經濟政策」,並且質疑中國的基建投資項目是為了推動「債務外交」,暗示中國在這些「一帶一路」國家投入龐大資金和提供貸款是為了使這些國家陷於無底深潭的債務深淵,從而墜入中國「處心積慮」設計的「債務陷阱」。而聲明中亦特別重申,七國集團將支持「可持續、有彈性和優質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發展融資項目」,並整合出總值2,650億美元的「七國集團的基建投資計劃」,以示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的決心。

會議結束後七國集團發表聯合聲明,關注中國的「強制性經濟政策」,並且質疑中國的基建投資項目是為了推動「債務外交」,暗示中國在這些「一帶一路」國家投入龐大資金和提供貸款是為了使這些國家陷於無底深潭的債務深淵,從而墜入中國「處心積慮」設計的「債務陷阱」。

西方國家口中所謂的「債務陷阱」

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倡「一帶一路」的倡議以來,中國在海外投入的基建項目就一直遭到西方國家以「債務外交」批評。其中一個經常被援引的案例就包括斯里蘭卡南部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International Port):在中國提供貸款興建港口後,因為斯里蘭卡政府無力償還貸款,港口控制權很快便在2017年轉移到中國的公司。因而,西方國家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一種「債務外交」,通過不斷放貸擴張政治勢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低收入國家已經陷入債務危機的困境,而其中絕大部份國家如莫桑比克、索馬里、蘇丹和津巴布韋均屬中國「一帶一路」的投資國家。因而,西方國家的外交機構就更是一口咬定中國的「一帶一路」基建投資是向外輸出「債務陷阱」。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又是否如西方國家所形容是「處心積慮」的陷阱戰略呢?

斯里蘭卡政府以漢班托塔港資產抵償債務的舉動,令中國受盡指摘。(新華社)

事實上,中國提供的借貸並不是這些國家現時陷於債務危機的主因,反而來自西方國家的跨國銀行、私人企業所提供的債務才是令這些國家陷於惡性循環的債務問題。深受債務困擾津巴布韋就有超過105億美元的債務是由國際金融機構提供,包括全球最富裕的22個國家組成巴黎俱樂部以及世界銀行等。即使津巴布韋政府多次已表明無力償還款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11月仍然敦促津巴布韋政府盡快重組債務以確保可以繼續接受外國機構的借貸。而即使斯里蘭卡南部的漢班托塔港甚至被中國企業接管,但中國只佔斯里蘭卡的債務十份之一。

而假如細心分析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建設,更不難發覺中國可能在這些項目上承受更大的風險,難言有意識地製造的「陷阱」。以上文提及的漢班托塔港口建設計劃為例,根據《紐約時報》報道,漢班托塔港口的計劃其實是得到丹麥公司安博(Ramboll)可行性研究認可的項目計劃,為斯里蘭卡與新加坡競爭成為區域交通樞紐的願景的一部份,被認為在經濟上切實可行,將可成為印度重要的港口補給站。奈何斯里蘭卡在2015年前後經歷了漫長的政治鬥爭,最終窒礙了計劃的發展而最終導致有關項目的負責機構港口管理局無力償還貸款,因而需要把經營權轉交給中國公司。可見「一帶一路」的投資建設項目並不一定可行性很低,一些項目的失敗可能是因為國內政治問題才一直未能落實。

其中一個深受債務困擾的國家津巴布韋就有超過105億美元的債務是由國際金融機構所提供,包括全球最富裕的22個國家組成巴黎俱樂部以及世界銀行等等。

基建投資項目的話語權之爭

無疑部份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受到債務的困擾,然而七國集團在這個時候提出關注中國的「強制性經濟政策」,並推出替代方案和提出「債務的可持續性」(debt sustainability)的重要性,歸根結柢都是西方國家和中國爭奪在基建投資項目上的話語權。

而在這些話語權背後,實情就是西方國家通過渲染中國「債務外交」的形象,從而在意識形態和市場佔有率上與中國較量。本月初,歐盟就通過了「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以3000億歐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投資基礎建設,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儘管計劃中都對項目的可行性有可能有較高的要求,但是計劃所定的要求大多都是符合西方利益的條款,而最終仍然是透過借貸去要求其他國家按照西方國家邏輯進行改革的計劃。這些情況就說明,與其說是「債務陷阱」,不如說是西方與中國正在政治版圖和經濟利益的角力及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