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歧見尚流存 渣馬服飾惹爭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回歸24年,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騷動,由2003年七一遊行50萬人上街、2014年的佔中事件至2016年旺角騷亂,每一次的社會運動都會做成一個新的傷口,而每一個傷口都會慢慢癒合,但縱使傷口隨時間癒合,社會表面或趨穩定和諧,但人們的記憶卻未必輕易消逝,因此各界應該要做的是時常保持警惕,避免再次挑動社會情緒緊限及再一次深化社會矛盾。

社會傷口未有復原

自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開始後,社會嚴重撕裂已是既成事實,種種例子有如黃藍之爭、警民關係繃緊以至民主派與建制派的意識型態衝突等。雖然自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過往自社會運動衍生的街頭衝日益減少,但當香港社會得以由社運放緩而喘息之時,疫情的爆發卻又令香港大眾再次忙得不可開交。

兩年過去,疫情終於去到一個相對可控的狀態,但社會的傷口卻未有像從前般慢慢平伏,歸根究底是社會各方都無意向對方作出進一步的溝通,而且把更多的非政治議題上綱上線。

群眾活動善意被扭曲

無奈各方似乎都未有向先前發生的伍家朗球衣風波中吸取經驗,有人打算藉着大型群眾活動撈取政治本錢及對自己的店舖作出宣傳,同一時間又有另一批人盲目合理的行為上綱上線。渣打香港馬拉松周日(24日)舉行,賽會原來聲稱不會為參賽者裝束設限,但周一(18日)於記者會中表示跑手穿「香港加油」標語沒問題,但會建議將「香港加油」轉成「跑手加油」。

顯而易見,不同立場的人依然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政見折射到今次活動上。曾在店鋪擺放民主女神的Chickeeduck老闆周小龍便在社交媒體表示,會向跑手送贈過往示威者經常展示的「香港加油」藝術字體燙畫,此舉難免令人認為是要表達政治訴求。賽會就參賽者裝束問題作出的決定,亦遭受到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等人批評,指可翻轉閱讀的藝術字體「香港加油」有「港獨」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意味,因而有機會違反《香港國安法》。

其實大型群眾活動得以重辦本來正是重新凝聚港人團結的機遇,尤其是一些有多年歷史而且深受大眾熱愛的盛事,旁人即使未有參賽亦能一同感受氣氛。社會各界應就此機會重新連結,而非再次把社會推向兩個極端。至於審批公眾活動舉辦的當局其實亦應就如何重新修補社會缺口出一分力,倘若下一屆政府可以如《施政報告》中所預計般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新局其中一個要做好的工作便是通過做好統籌工作,着力透過不同活動修補社會分崩離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