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應有自己的路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近日來港,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周一(23日)下午到訪了立法會,提到香港社會近年的政治爭拗以及「良好局面來之不易,蘇州過後無艇搭」,說明未來香港社會都要「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社會共識」。
凝聚社會共識,無疑是立法會議員的重要職責,但前提當然是要從政者進入立法會。目前立法會近乎全部為建制派議員,至於12月的立法會的選舉,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則表示將在選委會選舉結束後舉行會員大會再作決定。而他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則提到,近日中間人遊說態度趨淡,明言「如果想選一早選咗」,似乎他個人未有意願參與立法會選舉,然而他亦提到如果民主黨會員大會決定派他出選立法會,他個人亦會服膺黨的決定。

民主黨在參選立場上搖擺不定,黨內「主選派」與「棄選派」之間的路線之爭早已是公開事實。近日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更在報章撰文,指民主黨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特首林鄭月娥周二(24日)亦提及「議政、論政、參政是政黨存在的價值」,如果政治組織若不參與本地選舉會有點奇怪。對於民主黨以至其他泛民主派從政者,他們都必須想清楚是否繼續從政,以及從政所為何事。

8月1日,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接受《香港01》專訪。(羅君豪攝)

黨主席角色令人費解

羅健熙作為民主黨主席,過去以來談及民主黨是否參選的問題時長期沒有其個人立場,其態度和角色令人非常費解。不少事情的立場他都彷彿只交由黨大會表決,令人擔心這位黨主席對香港政治發展了無意見,被推舉並放在一個錯誤的位置。

事實上,社會都普遍同意現時香港的社會政治氣氛並不理想,不少曾經參與立法會初選的人都因為《港區國安法》而被拒保釋,仍然還押於收押所。然而,一個政黨最大的目標應該是循選舉推動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從政者更應該有清晰的立場取態。如果從政者沒有理念、意志和想法,甚至只能和稀泥地顧左右而言他,例如說參選決定需要考慮不同因素,無法告訴他的選民和支持者如何適應環境的變化以及未來的藍圖是什麼模樣,不禁令人質疑他們根本沒有領導能力面對逆境。

據說一些人相信「參選救兄弟」的論述,另一些人又認為「參選對不起兄弟」。(羅君豪攝。)

不應過份依賴所謂消息

另一方面,民主黨對於所謂消息的重視與中間人遊說的取態亦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左右一個政黨未來的關鍵因素理應自身的思考分析,但現在似乎是旁觀者的說法更決定他們的立場。當有所謂「中間人」遊說,就覺得可以參選競逐;當別人遊說「熱情退卻」,又變得對於參選與否無動於衷。據說一些人相信「參選救兄弟」的論述,另一些人又認為「參選對不起兄弟」。其實作為民主派重要政黨,又擁有泛民最大地區網絡,他們應該有自己對於政治形勢的判斷,有獨立的能力分析參選與否對於民主運動發展以及自身發展的影響,而不是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述上糾纏。

如果黨內未有統一意見,此時此刻就更應該由黨主席提出他的立場,並且引發一場民主黨未來去向的大辯論。據報道,民主黨內已出現「主選派」與「棄選派」兩派的分歧,一方認為應該「又傾又砌」,另一方則認為跟北京爭取香港民主選舉是「如虎謀皮」。既然民主黨在回歸後一直都說是在跟北京是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博弈,現在就應該拿出勇氣,直面新常態下的挑戰。

過去以來,民主黨一直都支持「一國兩制」的國家政策,黨章第一條就是「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支持香港回歸中國」;第二條便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及港人民主治港,符合香港人意願,有利於穩定與繁榮,對中國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或許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令他們一時失去方向,但現在與其分裂甚至面臨無以為繼的危機,倒不如明確地拒絕「選舉攬炒主義」,早日說清未來民主黨的路線立場,不要再含含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