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暴雨成災 問題從短中長期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河南暴雨成災,至周四(22日)至少33人死亡,8人失蹤。省會鄭州的地鐵五號線水浸導致大批乘客被困車廂,至少12人死亡,尤其令人關注。

周二(20日)鄭州暴雨,地鐵五號線附近嚴重水浸,積水沖垮擋水牆進入地鐵線路區間。不少乘客徹夜受困於地鐵站,更有人在車廂內缺氧。事後一些人質疑雨水如何進入地鐵軌道、地鐵為何不及時停運等。

應變措施與城市規劃

根據報道,有人解釋地鐵停運需要經過嚴格的流程,層層上報獲得批准後才能執行,因此有一定的時間差。這亦牽涉另一個問題,就是鄭州的暴雨雖然很集中,甚至可謂突如其來,但政府當局是否有盡責預警,採取停工、停課、交通管制等應急措施?因此一些人便猜測,鄭州市甚至河南省政府要員或將面臨問責。

但即使事件中有人為的應變不足,鄭州周二一個小時內降雨200毫米,打破內地陸地每小時的雨量紀錄,相信本來就難以應付。因此鄭州雖然作為海綿城市,透過建築、道路等設計控制雨水徑流,但正如有學者指出,海綿城市要在一定條件下才發揮一定作用,而且無法應付這種規模極不常見的暴雨。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成因就不只是短期的應變措施不足,還包括城市發展規劃。若要避免問題再次發生,當局便要考慮更多建綠地、人工湖泊、建設地下儲排水系統等。這些都不是一時三刻的措施,而是涉及三、五年甚至以上的中期政策。

解決問題既跨時亦跨國

甚至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河南鄭州暴雨發生的前幾天,德國西部同樣因暴雨而陷入水災,逾百人因此喪命。雖然德國也有應變及疏散的問題,但一些人推斷地球變暖增加海水和河水蒸發,繼而增加暴雨的出現機會。因此暴雨而生的水災不只是個別城市的問題,更可能是極端天氣的常態化。德國不少人便相信,綠黨的論述在此次水災後將更叫座。

要如此根本的解決或者改善問題,不但非三、五年能夠做到,甚至也非一城一國之力足以了事。這需要政府跨屆、貫徹地推動政策改革,更需要跨國家的合作。而不論前者或是後者,都考驗政客能否摒棄眼前一時三刻的利益,而真正為社會甚至人類著想。而這或許正是當下選舉政治時代,對民主和善治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