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需要學懂與特朗普溝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Facebook監督委員會周三(5月5日)表示,維持封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帳號,但認為不應該無限期封殺,要求公司檢討決定。

一國——而且是民主大國美國——領導人被社交媒體封殺帳號,本來已相當荒唐。但事件主角乃有「狂人」之稱的特朗普,又好像變得可以理解。1月初其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事件性質嚴重,甚至有叛變的成份,時任總統特朗普因被指煽動暴力而被facebook無限期封殺帳戶。

自由派的不寬容?

白宮易帥已過百天,此際facebook監督委員會指出,公司內容政策中根本沒有「無限期」封鎖的規定,正常懲罰包括移除違禁內容、設定有限期的封鎖或永久禁用頁面和帳戶。當初懲罰特朗普帳戶時沒有按照清楚、已公布的程序,但委員會認為國會衝擊後封閉其帳戶的做法合理。監督委員會聯席主席、前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表示,不應允許公眾人物通過帖子來煽動暴力或製造傷害。

煽動暴力誠然不對,但在高舉自由主義的美國,向來以「我雖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如今社交媒體能將政治人物禁言,自然也會被部份人視為偏頻及雙重標準。而且事實上,facebook也不可能徹底將特朗普禁言,因為特朗普仍然可以透過其他方法表達意見。其近日個人網站架設了一個類似社交平台的子頁,在其上留言、張貼圖片和片段。雖則較似單向通訊,但這亦顯示了一個重點:在特朗普不犯法之下,他的聲音仍然會在社會上表達。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美國自由派如何與這把聲音共存,甚至與之溝通。

香港亦然 世界亦然

過去一年來,美國便刮起「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之風潮,twitter甚至被嘲已成為「報社最高編輯」,以示自由派對異見不寬容。但事實是,右翼的聲音根本不會因此而被取消,這只會造成左翼與右翼之間斷裂,各自在同溫層裏助大自己的聲音。從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可知,人在同溫層人更加會堅定信念,社會兩極化自此形成。因此美國若想真正告別極右勢力,要做的是學懂與右翼溝通,以此作為收窄分歧的起點。

而如此道理不只適用於美國,可放諸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個撕裂社會,甚至在國際舞台上亦然。一味的對抗無助化解分歧,甚至會令成見日深。唯有承認社會多元的價值取向,透過對話了解彼此異同,尋找政治哲學上所謂之重疊共識(Overlapping consensus),也就是在各自保持其價值觀念體系下,就共存的基本秩序和原則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