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陽性」虛驚一場仍須反思
本港周四(22日)一度公布逾30宗初步確診個案,全部都在華大基因實驗室驗出,當局認為事件不尋常遂展開調查,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亦到華大基因位於大埔工業中心的實驗室檢視化驗流程。事件疑為華大基因實驗室內出現樣本交叉感染,不少市民虛驚一場,期間更一度封錯區釀二百多民市民須進行強制檢測。
檢測中心難換 監管仍須把關
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周五(23日)表示,如出現化驗失誤,會先評估屬系統失誤或是隨機性失誤,他認為華大基因化驗涉大量人手,操作上或有不理想,但華大基因化驗程序經過認證,加上其過去長時間從事檢測工作,故此相信並非系統失誤。袁國勇亦表示華大基因化驗室每名操作員每日都要進行800個化驗,容易導致疲勞。從專家的意見看來,華大基因的失誤可能只是個別事件。
不過,同樣檢測出錯的事件在本港已非首次,政府如何多做一步防範未來再有疏漏,才是市民重點關注之處。早在去年11月,另一間檢測承辧商金域檢驗亦曾出現類似的「假陽性」事件,被指確診的五人有四人根本沒有染疫,當時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估計樣本可能是在化驗室中受到污染,不過食衞局卻決定只暫停委派該承辦商到新增檢測點與發出警告信了事。無論是過去的金域檢測,抑或是今次涉事的華大基因,政府對這些檢測中心的懲處明顯都是傾向保守。
供應緊張並非不作懲罰理由
疫情之下病毒檢測服務供應緊張,政府確實亦難以要求檢測商即時停止服務,也很難臨時另覓檢測商將其取代。然而現時政府對檢測供應商監管足夠與否確實成疑,此外雙方簽約時關於出現事故的懲罰條款,又基於商業機密等原因未向大眾公開,進一步加深社會對當局監管檢測中心一事上的疑惑。
「假陽性」的事故除了讓沒受感染的市民虛驚一場之外,對於整個社區亦會帶來頗多煩擾。因為在現行防疫抗疫機制下,每多一人被誤認作確診個案,就會導致住所大廈需要進行強制檢測,至於與學校相關個案又可能帶來停課、檢測,進而影響學生課業進度。
為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政府應該認真審視涉事檢測中心運作、檢討檢測程序,並且同時還要研究其他檢測中心有無發生同樣事故可能。另外,政府亦應考慮公開承辦商合約中的懲罰條款,好讓公眾得知其罰則是否具備阻嚇力以及有否確切執行,讓市民能對政府的監管增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