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碼頭被封 海濱規劃取長補短
有市民稱為「天空之鏡」的西環公眾貨運裝卸區(西環碼頭)遭海事處以疫情為由封閉,處方宣布自周一(3月1日)起將禁止與起卸貨物工作無關的一般市民進入碼頭。市民對於海事處「封區」決定反應不一,有市民認為此舉令市民失去日常消閒地方,也有意見指遊人增加已影響西環碼頭運作。
西環碼頭位處海邊,沿海一望無際,連帶當地的黃黑色石壆、棧板、貨櫃亦成特色打卡背景。隨着近年的社交媒體以及傳媒吹捧,西環碼頭由隱世秘景變成熱門去處,疫情之下尋求戶外去處的市民增加,更加大了西環碼頭的負擔。西環碼頭設施有指被遊人破壞,部分人留下垃圾,工人作業受到影響,過去甚至傳出有船上家犬被虐待的事件。原本用作貨運裝卸用途的碼頭固然未必適合大量市民前往遊玩,但社會對海濱空間的需求亦值得正視。
打卡休憩地方難求
去年施政報告便提到本地海濱發展,表示在65億元專項撥款支持的13個大型項目落成後,維港海濱會由現時的23公里增至2028年的34公里,兩岸亦會增添35公頃具地區特色的優質公共空間,新落成的海濱長廊將長達五公里。動工興建全長兩公里、闊10米的東區走廊板道,連接銅鑼灣至鰂魚涌和西營盤東邊街北的海濱公園,將爭取於2024年分階段完成以上兩個項目。上周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續提改善海濱方案,表示將爭取立法會撥款,以此落實2020年施政府報告的承諾。
政府願意發展及規劃海濱,誠然值得肯定,但怎樣的公帑才算花得其所?如觀塘海濱的音樂噴泉,耗資雖達5000萬元,但卻被市民嫌棄實物與設計圖差之甚遠。而西環碼頭雖然非政府刻意規劃,但長期最得市民歡心,其中一舍原因在於碼頭海邊不設欄杆,讓其成為本港少有可以大海為景的熱門景點。由此可見,單是沿海是否設置欄杆、如何設置或者有特色地設置此等小事,也值得未來的海濱設計學習。
政府未來將再動工興建的東區走廊下的行人板道和西營盤東邊街北海濱公園兩項重點工程,香港政府自然要吸取以上種種例子的教訓,應吸收西環碼頭的成功要素,並從吸納地方民意、加緊監管工程進度等方面著手,真正在海濱設計上反映市民所需,避免未來的海濱設計再步觀塘音樂噴泉既無視民意,亦監工不善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