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電動車是綠色城市的關鍵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24日)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為補足政府財政收入和減輕道路系統負擔,決定上調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照費。措施同日刊憲生效,惹來不少車主不滿,但此舉方向正確,有助解決交通擠塞和環境污染。未來政府除了可以參考挪威的電動車政策,亦要將電動車普及化的藍圖具體化,以便讓市民跟進綠色城市的發展步伐。
事隔多年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終於向車主動刀。周三公布的預算案裡,陳茂波分別提出將私家車(包括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各稅階的稅率提高15%,以及將牌照費大增30%,以紓緩本港交通擠塞。但同時亦將電動車「一換一」計劃的首次登記稅免稅額,由25萬元上調至28.75萬元,以鼓勵更多人選用電動車,減低傳統燃油車輛造成的環境污染。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嚴峻
縱然措施同日生效後已惹來不少反彈,但本港道路系統不勝負荷也是不爭事實。據運輸署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本港已登記的機動及非機動車輛總數多達89萬輛,而過去10年的登記車輛增長率為31.22%。車輛數字大增的直接影響便是交通擠塞。整體而言,本港各區域主幹道的上午繁忙時段行車時速,由2009年30.1公里/小時減至2019年的28.6公里/小時。換句話,即使過往十年已有數條主要道路相繼開通或擴建,但仍未能完全消化新增的車輛流量,才會出現行車時速驟慢的現象。
政府一方面從需求層面增加買車成本,務求做到源頭減車,另一方面亦要提高市民轉用共交通的誘因。現時本港每日約九成出行人次均使用公交,數字雖然位列全球前列,但港鐵事故頻繁、巴士脫離問題嚴重,也限制了市民選用公交的可能性。再者,的士作為點對點運輸和私家車的替代品,其服務質素亦長年為人詬病,另加上政府在網約車引入上未見寸進,這都間接刺激了私家車的需求。
電動車需要規劃藍圖
在電動車政策上,儘管財爺提高「一換一」計劃的首次登記稅免稅額,但吸引力平平,故當局亦可以參考外國經驗,舉出更多方便電動車車主的措施。例如,挪威作為全球電動車普及化的先驅,當局不但容許電動車司機使用公交專道、免費停泊市政停車場,也減收或直接豁免電動車使用公路和渡輪的收費,同時亦有寬免增值稅、進口稅、車輛登記稅的優惠,甚或連公司購入電動車亦有稅務減免。因此,港府除了需要解決電動車充電設施不足,未來亦可從配套和稅務優惠上多管齊下,提升市民選用電動車的誘因。
港府為追趕綠色城市潮流,下月將發表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但任何長遠藍圖亦要有具體目標和規劃,以確保計劃最終不會流於口號。陳茂波僅表示政府將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惟如何達致目標仍屬未知,為何要待至2035年也沒有解釋。在過渡期內,政府不但要制定各階段目標、可行的補貼計劃、舊車報廢計劃、甚或乎充電站數量預算等細節,以確保目標可行。本港推動電動車普及化已較不少西方國家落後,是次財爺的倡議只能說是追貼潮流的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