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的抗疫工作讓習近平擔憂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三(1月28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澳門特首賀一誠以視像形式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述職。述職結束後,行政長官辦公室晚上發出新聞稿,指特首感謝領導人充分肯定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並感謝中央政府就香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心和支持。

然而,只要稍微比較中央對香港和澳門的評價內容與用詞,便可見香港政府的防疫工作難言值得肯定。習近平談到香港疫情,直言「很擔憂」,李克強則寄予特區政府「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回應市民最迫切的需求,「下大力氣」做好民生改善工作,既表達了對香港防疫的不放心,也指出了香港防疫工作的改善方向與努力空間。相對於香港,習近平讚揚澳門抗疫「快速反應、措施有力」,贏得市民和各有關方面「高度讚譽」。李克強則讚賞澳門政策及時、有針對性,相對於要求香港「改善」,對澳門則只希望「保持」。

林鄭月娥。(盧翊銘攝)

檢討才能做得更好

顯然,香港防疫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然而林鄭月娥同日發放的《抗疫一年總結經驗》,卻似乎並沒有這樣的自我認知。林鄭雖於開篇提到「香港與內地、澳門和台灣相比,疫情的控制確是強差人意」,但整份報告的重點卻並不是在反思加強,而是從肯定的角度陳述香港防疫情況。比如「外防輸入滴水不漏」、「精準檢測」、先進的科技應用例如電子手帶及「居安抗疫」應用程式等。

然而眾所周知,香港的幾波疫情皆是政府疏忽外防,由境外輸入再到香港社區群組爆發,政府也不能忽視所謂的精準檢測幾次出現假陰假陽,而政府對如何提高準確率卻一直沒有回應。更不用說電子手帶在居家隔離個案中屢次失效的問題。討論這些並不是說社會在苛求一個完美政府,而是此刻疫情尚重,缺乏準確的自我定位,又怎談正確把握防疫方向,結束第四波及防範第五波。

往年的進京述職因疫情改為視像會議形式。(新華社)

防疫合作先安民心

從另一方面來看,香港防疫不僅上有中央擔憂,更下有民眾不滿,實是道阻且右。香港民意研究所上月民意調查他們顯示,僅得17%至18%受訪者滿意政府抗疫表現,滿意度持續下跌。市民對政府的防疫不滿會降低他們對政府防疫的信任和配合度,進而讓防疫之路更加難行。政府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但使用者不多,最終也未能起到預想的效果。展望未來,當林鄭在總結報告提到「全力籌備疫苗接種工作」時,如若市民沒有對政府的信任和配合,那麼即使特區政府競購到足夠多的疫苗,又怎能順利普及注射呢?

市民的不滿或有主觀情緒在其中,但必然也存在政府客觀的不足。政府想要安民心,加強防疫配合,就必須剖析市民的不滿中有哪些存在可以改進的客觀部分,進而做出改善以行動換取民意的回升,提高防疫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