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是怎樣成為電動車之都?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北歐國家挪威日前公布,其電動車銷量去年首次超越傳統汽車,人均電動車佔有率更是全球之最,有望現實2025年前禁絕銷售所有汽油車的目標。挪威能贏得全球電動車之都的美譽,除了是其民眾較關注環境議題,政府政策支援和配套亦功不可沒。反觀本港的相關政策既欠宏觀目標,亦欠缺吸引市民轉用電動力的經濟誘因,值得向挪威借鏡參考。

挪威作為全球產油大國,不但沒有因其順手拈來的政然資源,而無視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反而更有意在2025年成為全球首個禁止非電動車銷售的國家,其目標更遠比英國的2040年來得進取。據挪威道路交通信息委員會(OFV)統計,該國去年的電動車銷量首次超越汽油、柴油和混能車輛的總數,佔新車銷售量的54.3%。OFV行政總裁Øyvind Thorsen斷言,挪威「絕對有望實現2025年的目標」。

配套和稅務優惠推陳出新

領先的全球步伐,事前需要宏遠的政策視野方能成事。早在2008年,首都奧斯陸在制定其二氧化碳減排計劃時,當局已視推廣電動車為政策主軸,加大力度興建充電站,以鼓勵國民陸續改用電動車,務求在2011年有400架電動車能在道路行走。如今挪威除了是全球人均電動車佔有率最高的國家,其發展速度亦因而羸得2019年度「歐洲綠色首都大獎」的獎項,

撇除政策目標,過去挪威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的配套措施和稅務優惠亦是推陳出新。配套上,當局不但在2005年起已允許電動車司機使用公交專道,同時亦曾讓電動車免費停泊市政停車場、設定私人停車場收費上限,以及減收或直接豁免公路和汽車渡輪過海收費。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的稅務優惠也是各適其適,當中包括寬免增值稅、進口稅、車輛登記稅、道路使用稅等等,甚或連以公司名義購入電動車亦有稅務減免。民眾自然會在眾多政策誘因下而轉用電動車。

相比之下,港府近年雖有鼓勵市民多用電動車,惟相關配套仍是嚴重滯後。申訴專員公署在2019年曾發表調查報告,批評政府未有清晰地向公眾說明電動車政策,並且揭示相關的規劃和安排有七大不足之處,包括公共充電設施遠落後於電動車增幅、充電泊車位管理不善、低估充電設施的需求、未有制定明確的充電收費等等。這都反映出港府有急起直追的必要。

本港除了欠缺具體政策目標來推動電動車普及化,其稅務優惠的誘因亦欠缺力度。例如2017年4月港府以「市場上已出現更多和更大眾化的電動私家車型號」為由,取消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全數豁免的政策,結果導致電動車價飆升之餘,銷量亦大減。即使政府翌年再推「一換一計劃」以吸引車主以舊換新,但經濟誘因還是遠遜於豁免首次登記稅。

港府誠然應該整體減少香港私家車輛的數目,但同時亦應推動綠色交通。車輛廢氣作為本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政府在推動電動車落後歐洲不少,有違大勢所趨,值得研究和參考外國的經驗及成效。進一步而言,電動車無疑是未來經濟產業的一大動力,情況就如智能電話在十多年前興起那樣,中國也以電動汽車普及為政策目標。港府應及早找到香港的角色,把握機遇,不能再因不作為而落後於經濟轉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