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沒有人能掉以輕心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有人嚴陣以待,有些人卻覺得只像流感,甚至以為年輕人不怕感染。但數據說明事實並非如此。在新冠疫情面前,沒有人有資格掉以輕心。
在疫情爆發初期,美國總統特朗普、英國首相約翰遜等都曾對疫症掉以輕心,結果雙雙確診。約翰遜更一度要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或有生命之虞。與此同時,在歐美也有不少人拒絕戴口罩,照到酒吧消遣,最終多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年輕患者多 可急劇惡化
在香港,或許因為我們曾經歷2003年沙士一役,是次對疫情嚴陣以待。但也不能否認,有些人看輕疫症的威脅,例如認為只是年紀大的人才會容易「中招」,或者覺得即使確診也很快會康復,並沒有甚麼大不了。然而,立法會秘書處周一(14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截至12月10日,本港約34.6%患者是15至39歲年齡組別,佔整體最多,其次是40至59歲,佔32.3%。雖然歌舞群組的年紀大患者未完全計算在數字之內,但已可推斷的是,年輕市民在病毒面前並沒有特別優勢。至於疫症的嚴重性,近日多宗個案患者在短時間內病逝,有些甚至在離世後才證實確診,醫管局也曾提醒市民「往往兩天病情已會插水式轉差」,顯然病毒的殺傷力也不容小覷。
香港十天(12月7日至16日)本地個案數目(括號內為源頭不明)
12月7:71(29)
12月8:95(27)
12月9:99(35)
12月10:102(34)
12月11:81(37)
12月12:64(19)
12月13:92(41)
12月14:77(37)
12月15:89(30)
12月16:79(35)
更重要的是,慎重防疫不只是為己,更是為人。早前政府收緊防疫措施時,有市民抱怨引發第四波疫情的是歌舞群組,為什麼其他人要承受不便。這種說法固然有其值得商榷之處,因為不論疫情由哪些人引起,社會也有需要加緊防疫措施,盡快控制疫情。但這種抱怨心態同時提醒了我們,疫情在小部份市民爆發的話,也可能會影響全社會的生活。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沒理由掉以輕心。
聖誕節是許多人歡度的佳節,但這年的聖誕節注定較以往淡靜。在疫症已奪去逾6萬人性命的英國,倫敦因疫情嚴峻近日才收緊了防疫措施,餐廳及酒吧不能堂食,民眾亦不能在室內、私家花園或大多數戶外場所聚集。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表示:「如讓人們生活如常的代價是每天有590人死亡,在我看來是不能接受。」其政府隨後便宣布,商店、學校、日間護理中心將會關閉,最快也要到明年1月10日才能重開,橫跨聖誕及新年的時間,民眾也不能於公眾地方飲酒。香港的防疫措施仍未放寬,市民的慶祝活動無疑也會受影響。
相信沒有人會希望生活受限,不能與朋友歡聚。因此我們更應該認真看待疫症,讓這波疫情盡快過去,早日實現清零,如此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才能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