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院制的前世今生
近日流傳有一新政團提出一種倡議,表示想在香港引入「協商民主機制」,將立法會改革為「兩院制」,下院由全民普選產生,「體現選舉民主精神」,上院則由特區政府委任的政治諮詢委員會轉型產生,「體現人民民主精神」。不過上院由官委議員組成的建議,明顯有悖《基本法》第68條中立法會將「由普選產生的目標」,以上想法會否有違反《基本法》之嫌?
其實所謂特區兩院制聽來好像異想天開,事實上多年前早在香港政界流行一時,甚至已是現今立法會制度的一部份。或許新政團的發起人在香港主權談判未曾來港,因而不知道兩院制的建議早在八十年代由前英國殖民地精英羅德丞所提倡。羅德丞為香港四大家族羅長肇的長孫,父親為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文錦,外公為香港首富何東,其後更循父親從政之路,於七、八十年代先後委任入立法、行政局。香港主權談判期間,英方順從北京不予港人居英權的要求,此一秘密建議不為外界所知,羅德丞卻遷怒於英方,高調出資50萬港元成立太平門公司助港人移民,同時辭去兩局議員職務。
一會兩局成分組點票模式
在羅德丞與英方全面割席的同時,卻迅速投向北京懷抱。1986年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立,羅德丞竟以前英殖精英身份被委任委員會副主任一職。其亦迅速打入涉港京官的圈子,經常在中南海與姬鵬飛、魯平等打麻雀。對外羅德丞則為北京動員商界的諮委、草委中力抗民主派的政制方案,更推出「一會兩局」的兩院制建議,由全民直選及功能組別的議員分成兩局各自擁否決權,並演變為現今的分組點票模式。至於特首選舉,羅德丞建議直至第三屆即2007年方引入普選,當時已被視是極為保守,令民主派大為反彈。不過最終羅德丞仍立下大功,成功將港式兩院制鑄入現今的立法會制度。
羅德丞由英殖精英搖身一變北京紅人的故事,只是英殖年代走向末路時,此批政治買辦階層尋求在新宗主國下延續其政治經濟特權的事迹,正如其父羅文錦日治時期獲委任華民各界協議會等公職一般。而其1989年牽頭成立的政團新香港聯盟,更被視為其矢志問鼎首屆特首寶座的跳板。不過由於羅德丞鋒芒過露樹敵過多,最終在政界迅速殞落,在1996年選舉中門邊都沒碰便告棄選,一直潛龍不用的董建華反而爆冷奪魁。至於新香港聯盟成員包括其表兄列顯倫、梁振英、李國章、譚惠珠等,在今天要不是建制重炮手,便是官拜人大、政協、行會成員,恰如一份九七後「新香港」的政界名人錄。
現今有新政團拋出兩院制方案,一切對於港人來說都過於似曾相識。在《國安法》通過後香港的憲制新秩序下反對派盡掃出議會,餘下的政治空缺受新舊各方政治勢力窺伺自然不過。在「二次回歸」後的「新香港」,不論是舊有的政治建制精英,抑或大陸在港精英的新利益代表,都如昔日的羅德丞等人般,謀求在新秩序下的政治版圖佔一席位。而在今天新舊交替的情況下,忽而又有人再拋出與當年「一會兩局」類似的設想,此不能不謂是歷史開的玩笑。然而當年羅德丞提出的方案尚留有功能組別間選成份,今天一些人提出的所謂官方委任的上院制度,比之三十年前究竟是屬於進步還是倒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