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重覆犯錯 自律不成靠他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鐵荃灣綫在周二(3日)早上故障,大窩口站至葵興站的路軌出現裂紋,列車要減慢車速,行車時間一度延長。這是港鐵荃灣綫六天內第四次事故,雖然事故未至導致全綫服務癱瘓,但難免讓市民質疑鐵路安全水平。政府必須要求港鐵盡快交代事故原因,調查背後有否制度缺失,而正在籌備成立的新鐵路部門亦要透過嚴謹監督提升表現、減少失誤。

港鐵荃灣綫的四宗事故當中,兩宗涉及當日開車不久後出現的路軌裂紋。客觀來說,近日正值入秋時分而有較大溫差,列車駛過發出熱力亦會加劇路軌冷縮熱脹程度,進而增加事故發生機會,不過即使如此,為何港鐵職員未能在收車後測出裂紋或其他問題,更讓四宗事故在同一條鐵路綫發生?兩宗事故在客觀因素之外始終有機會牽涉人為失誤,這點仍然有待調查清楚。

新監督部門須具決心

在2015年同類事故後,負責監管鐵路運作安全的機電工程署鐵路科簡述其跟進工作,當中透露港鐵例行裂紋檢查包括每隔三天目測一次路軌,每隔兩周利用超聲波軌道探測車檢查路軌,每隔四至六個月以人手超聲波或染料滲透測試檢查路軌的特定位置,因此署方向港鐵建議在路軌關鍵位置加強人手測試檢查,並且調整鋼軌伸縮接縫焊接位置以加强承托。幾年過去,究竟港鐵——尤其是荃灣綫——負責檢查維修員工有否落實署方建議?他們有否花工夫進行預防性維修?恆常維修工作有否漸次鬆懈?若果原因出於員工輕率,還是受制於人手或檢查工具不足?事故背後有否制度因素?港鐵和機電工程署也要清晰交代。

現時港鐵營運受機電工程署監管,但其監管效力實在未能高估。猶記得今年9月《香港01》接獲消息,揭發港鐵東鐵綫信號系統在4、5月出問題,而機電署卻到該月才知悉事件,反映機電署在港鐵疏於通報下對前線實況掌握程度相當有限。當然,要數政府部門監管失效例子莫過於沙中綫工程,當中路政署未能履行「核實監督者」(check the checker)角色,屋宇署的質量監控計劃亦無法好好監察總承建商禮頓施工情況。

陳帆說目標希望能趕及新的鐵路項目推出前成立,但需要視乎於立法會申請撥款的進度。(李澤彤攝)

不論在建造新鐵路項目還是在日常安全規管上,當局監管機制明顯需要徹底改革。去年的《施政報告》附篇提及政府會成立新部門專責處理和監督鐵路規劃、建造事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日前亦在不同場合表示該新部門將負責鐵路營運、建造標準、安全及可靠性等問題,並在新鐵路項目籌建前落實。

由此可見,這個新部門將在未來幾年內投入運作,規模比現時的機電工程署鐵路科龐大,人手會更充裕、訊息會更流通,甚至可能直接向政策局匯報。本身是公營機構的港鐵擁有穩定收入來源,絕對有條件提供優質服務給大眾市民,可惜港鐵一直「無皇管」而不斷犯錯,公眾自然期望新部門能管束這隻巨獸減少過失,港鐵本身也須開誠布公,並且從中汲收教訓,才能重拾港人支持,真正稱得上香港人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