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Staycation是香港人的意外享受?
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持續,旅發局公布8月整體訪港旅客按年下跌99.9%,本港酒店首當其衝,但香港市民卻有機會執便宜。酒店應對疫境推出不同「宅度假」(Staycation)推廣,在香港旅遊業失去了大批旅客之際,香港市民意外得到日常不能享受的「喘息」機會,也讓不少人感到日常空間不足的窘迫。
旅客大減 自得其樂?
疫情打擊不同行業生計,旅遊相關行業失業率升至超過一成,本港旅客大減九成,可謂生意災難。不過對生計未受疫情影響的市民而言,酒店「超級大減價」卻變成了市民不幸中之大幸,不少酒店推出生日優惠,甚至食晚飯送一晚客房等,在疫情期間也確實吸引到不少本地市民到酒店消遣。
「宅度假」流行一時的原因多樣,例如本港失去九成旅客之下,酒店急需變陣營生;政府限制餐飲酒吧等聚會場所營業,使得酒店房間誤成防疫措施的「灰色地帶」;同時本地青年收入大都難以負擔自住開支,日常生活空間不足也為聚會場所帶來需求。「宅度假」一方面可以讓顧客在酒店房內慶祝生日、影靚相,但香港市民要等到旅客幾乎消失無蹤後才能在這都市內喘一口氣,其背後原因也值得政府深思。
宅度假與土地問題
「Staycation」原意為留在家中或在鄰近居所地點假期,是與「Vacation」出外旅遊的模式相對。但在香港而言,土地問題已經讓在家度假變成奢望。2016年政統計處便曾公布本港的人均居住面積,當時數據已發現家庭住戶的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只有約430呎,全港住戶每人只得大約161呎面積。青年難以負擔租金搬離家庭自立,擠在家中難言度假享受,要呼朋引輩到家中聚會更是難題。
結果「宅度假」落在香港便失去了在家度假的意味。港人在疫情的空隙裏面或許能爭奪那一時三刻的酒店房間、餐飲優惠,但到疫情結束、旅客回頭,這些房價的優惠不再,香港或許又要面對「土地問題」的現實。香港的樓價高昂令人難以負擔,市民年復一年等候公屋,居屋「抽獎」一次又一次落空,如何讓香港人可以真正「在家度假」,加快收地建屋,拒絕再向既得利益低頭,也正是香港政府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