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委員會任命惹質疑 政府須用人唯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區議會去年變天,民主派取得八成議席,建制陣營大敗。年初盛傳政府將以區會分區委員會席位「安慰」落選建制參選人,相關委任名單於周一(27日)公布,近百位建制派落選人獲委任,導致相關疑慮甚囂塵上。區議會漸成政治角力的戰場,遠離解決民生實務的本任,本已教人擔心,分區委員會若也陷入政治爭拗,對社會各界實無益。

分區委員會自1972年設立,直屬各區民政事務處,原初工作主要為推動「清潔香港運動」及「撲滅暴力罪行運動」,現時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為籌辦社區活動及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支持推行地區行政工作等。現時全港16區(大埔與北區因有鄉事組織而不設相關委員會)設有67個分區委員會,委員總數逾千。

過去盛傳政府有意委任去年區選建制派落選者出任委員,讓他們延續地區工作。近日相關委任名單公布,有傳媒統計至少96名去年落選的建制中人獲委任,當中除中西區以外,其他分區委員會至少有1名建制前區議員,當中屯門同元朗更分別有12個,諸如元朗區議會前副主席王威信及工聯會前元朗區議員劉桂容等人均獲任命。除此之外,不少去年曾參與區會的建制派人士亦獲委任,例如新民黨劉聖雪、灣仔區議會前主席吳錦津兒子吳澤森等。

相比之下,過去民主派區議員均有獲委任出任地區委員會委員,惟今屆卻不獲任命。舉例說,上屆屯門分區委員會共有126人,當中28名為時任區議員,其中8人是民主派,而除了工黨譚駿賢外,其餘7人均成功連任,但卻無一人獲委任至新一屆的分區委員會。

新一屆屯門分區委員會名單。(民政事務總署文件截圖)

任命討論須回歸基本步

縱使分區委員會的任命準則惹來質疑,但各界亦不應單純以政治眼光看待相關任命。任命公職的最大原則乃用人唯才,政治立場是否建制派根本無關重要。諸如民主派自年初以來,一直批評地區委員會起用落選建制中人的做法,認為任命被民意淘汰者不但侮辱市民,更形同協助建制政黨維持地區「樁腳」,好讓他們於下屆捲土重來。然而,如此批評純以政治角度所考慮,卻非從有關任命是否以任人唯賢的原則出發。畢竟,不少落選建制中人始終具多年服務地區的經驗,更不用說去屆區選民主派當選者均為經驗有限的素人,任命建制落選者始終有可取之處。

但建制陣營一樣以政治眼光看待是次任命。如獲委任的經民聯黃永威表示,目前民主派已把持十七區區議會,如政府再委任民主派進分區委員會,角色會有重疊之嫌,並且認為委任建制派可讓諮詢架構「多一種聲音」。但若個人能力才為任命的主要考慮,那麼委任民主派議員進地區委員會亦無不妥,更何況其所稱的多一把聲音,無非指別於民主派的另一種政見,委員如此看待其任命性質,實與進一步政治化區會組織無異。

無論如何,政府是次任命的確已引來猜疑。政府強調在委任人選時會考慮其經驗、對地區事務的認識、服務社區的熱誠及組織社區活動的能力等因素,並以「用人唯才」原則吸納有志服務社會的合適人士。既然如此,面對各界的種種質疑,政府就是多說明是次任命如何符合其所稱的原則,讓地區諮詢組織盡快擺脫政治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