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初選有沒有民生派?
民主派初選於7月11至12日舉行,從政治光譜中左至右的各候選人都摩拳擦掌,爭取在本年9月6日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的出線資格,包括傳統民主派大黨民主黨、公民黨,曾主張「民主自決」的前香港眾志黃之鋒等人,以及高舉「本土派」旗號的劉穎匡、王百羽等,皆有參與。各陣營路線分歧之大、主次之爭亦盡見於各個選舉論壇中的激辯。當中卻獨有一名名不經傳卻高舉「民生派」旗幟——他的名字叫李芝融。
李芝融為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前主席,曾與嚴重智障的女兒彥汶相依為命20年,直至兩年前女兒離世為止,期間一直為殘疾及基層爭取權益。李芝融參選念頭源於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宣佈不再參選,令其擔心議會缺乏一名關注貧窮、殘疾、長者、基層的聲音。當選舉論壇中張崑陽大講國際戰線、王百羽自稱能勝任肢體抗爭的「超區坦克車」、岑敖暉直指議會無用,只剩下揭破政權面具的作用時,李芝融在「抗爭」、「攬炒」聲中說民生,顯然格格不入。
然而李芝融則反駁指政治與民生不可分,雖然其亦會講人權、公義、民主、自由,但其亦指出如果只談政治,不談民生,社會運動將不能持久。其又指在抗爭的同時,亦要顧及基本生活需要,要顧及食飯、錢、收入來源,這些需求並不會因抗爭而消失。若這些抗爭者的生活無以為繼,其力量亦會消減,因此必須推動民生工作,可保障運動得以走下去。其亦主張要用基層聽得懂的語言,向之解釋社會狀態及運作,方可讓其發聲。
不可能不談民生
事實上不論對於香港社會整體或民主運動本身,只講政治不談民生都絕非持之有效的方法。世上亦無一反對運動可只空談政治理想而成功。不論是北愛爾蘭統一派除了有共和軍搞武裝鬥爭外,亦有新芬黨走議會路線談民生議題。加沙的哈馬斯除了是新聞常見對以色列發射飛彈的武裝組織外,亦為當地巴勒斯坦人提供醫療、福利等設施。就連在阿拉伯之春一舉扳倒穆巴拉克的穆斯林兄弟會,亦是深耕於社區多年的慈善組織。
毛澤東嘗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共產黨起家之時,並非只空談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而是真真切切深入群眾,訪貧問苦,為貧農解決其實質生活問題,方能在農村累積大量支持,成功擊敗中華民國政府。今日岑敖暉等力斥民主黨、公民黨等不敢全盤否決政府議案為「妥協派」,試圖製造妥協派與抗爭派之間二元對立的假象,殊不知沒有民生,哪有政治,政治與民生根本不可分。倘若如此輕率錯判,恐怕有把香港及運動皆葬送之虞。
現時在國際格局風高浪急,香港成為大國博弈的一枚棋子已成不可逆轉的事實,9月的立法會選舉更勢必成為政權保衛戰,各方矛盾更加尖銳,衝突亦勢必更為激烈,各陣營能夠迴旋的空間愈來愈小。然而正是在此危急關頭,更需要有冷靜的理性建設聲音,以社會民生為本,以濟弱扶傾為綱的聲音,令社會底層中一直受苦最深的基層,不致在此場國際級「攬炒」之中孤單無助。